2020-04-30 09:56:44
近日,杨陵区救助站经过多方努力,帮助两名在外流浪五年的人员核实身份。4月14日,与家人失联5年的刘某在杨陵区救助站和周至县救助站的护送下,回到了周至县终南镇豆村与家人团聚,因为还没有联系到徐某某的家人,4月15日杨陵救助站将他护送返乡至包头市,交由包头市救助站继续帮他联系家人。
杨陵区救助站工作人员杨宝兵介绍,2015年5月19日晚,流浪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南校操场的刘某(化名)被李台派出所送到杨陵区救助站,由于智力障碍、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不了有用信息,无法联系家人。同年11月25日,杨陵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巡查时在杨凌示范区医院十字附近发现流浪人员徐某某(化名)。因为患有精神障碍并伴有暴力倾向,经反复劝导不愿入站,随后杨陵区救助站与杨陵派出所、特警等联合将其带至站内。
由于杨陵区救助站是区县级救助机构,不具备长期照顾精神及智力残疾人员的条件,这2名受助人员在站内临时生活3个月寻亲无果后,被送到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进行托养。同时,救助站并没有放弃帮他们寻亲,他们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头条寻人”以及区内媒体等平台推送寻亲信息,发动更多人帮他们寻亲。
今年4月12日,救助人员收到相关部门的反馈信息,信息显示这两人可能是周至县的刘某和包头市的徐某某。杨陵区救助站立即与周至县救助站和包头市救助站联系,请求予以协助核实,经核实,二人身份信息属实。
据了解,2017年以来,杨陵区救助站累计接待和劝导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67人次,其中通过发布寻亲公告、人脸比对、“头条寻人”等方式为走失老人、儿童、精神及智力残疾的流浪人员等累计寻亲成功140余例。
记者:刘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