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 10:10:47
本报见习记者 孙莹
作为赣中重要粮食产地的江西省上高县,2019年9月被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2020年,我县施行五项举措,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上高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破“瓶颈”,实施人才强社战略
农民合作社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关键在人。上高县注重发掘本土人才,将农民合作社有一技之长的成员全部纳入人才库进行规范管理。“共有2850余名乡土领军人才、16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进入人才库。”相关负责人表示,上高县还采取“田间学校”“专家门诊”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对自愿参与质量提升的农民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和各岗位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
按照农民合作社“六统一”服务的要求,各农民合作社围绕经营服务范围,建立健全包括农资服务部、农技服务部、育秧机插队、统防统治队、联合收割队等“二部三队”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县26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680余名耕整机手、750余名联合收割机手、120余名机插手、850余名统防统治专业人员、1790余名养殖、防疫等专业技术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
通过校企合作,上高县与南京农大、江西农大、扬州大学、宜春学院等20多所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基地”,有60多名教授、博士、硕士、本科生常年在农民合作社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建立“院校人才+乡土人才”结对帮扶培养机制,已有80余名农民合作社成员与博士、硕士、本科生结对培养。
吃“螃蟹”,推行辅导员社会化
为了让合作社成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上高县对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工作规程》,从社会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
“农业农村部门专职工作人员、院校专家等农民合作社辅导员主要从事培训指导服务;从社会聘任的农民合作社辅导员主要负责上门指导服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辅导员按照20∶1的比例配备,即每20个农民合作社配1名社会化辅导员,每个农民合作社每个月至少有1名辅导员上门指导服务。目前已初步试聘7名社会化辅导员。
剖“麻雀”,树立质量提升样板
上高县选取10个不同层级、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示范社,参照不同建设标准逐个进行规范。通过解剖10个农民合作社,工作组对得到的所有指标和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最后归纳出10大项120个指标。按照这些指标,出台了《上高县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每个农民合作社对照标准进行自查,并到这10个农民合作社现场参观学习。统计的所有数据和指标最后全部纳入农民合作社信息管理系统。
分“伯仲”,出台升级竞争机制
农民合作社晋升示范社层级实行数量指标管理,每年每个层级示范社晋升都有数量限制。为保证示范社层级晋升的公平,结合质量提升工作的要求,上高县出台了示范社层级晋升竞争机制。
坚持四级示范社评定联动。每年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社评定一次,晋升上一个层级必须在下一个层级示范名录内达到规定期限,层级越高,名额越少,形成一个金字塔形。同时,建立每个层级的示范社名录,对照132个监测指标进行监测评分并排序。
给“奶酪”,强化政策支持服务
为支持农民合作社积极开展生产经营,提高早稻生产的积极性,今年上高县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在继续实行耕地地力补贴、稻谷补贴、水稻种植保险、粮食托底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还出台相应的促进早稻生产的扶持政策。
项目资金向栽种早稻进行倾斜,按照“谁种植补贴谁”的原则和5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贴,并开展早稻集中育秧补贴。同时,对早稻生产实行奖励。对完成考核目标达100%的农民合作社每亩奖励20元;完成考核目标达90%-100%(含90%)的农民合作社每亩奖励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