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09:31:13
本报记者 秦骥 通讯员 张歆
5月14日是郭锋军42岁生日。媳妇炒了几个下酒菜,儿子从厨房端出蛋糕,唱起生日歌。透过烛光,看着家人,郭锋军感觉像做梦一样,感慨道:自己前半辈子都用来还债了,但想想后半辈子,又充满了希望。
从出生起,郭锋军就住在渭南市合阳县路井镇赤城社区。回忆前半辈子,郭锋军觉得很憋屈:15岁,父亲患肾炎去世,留下几千元的债;17岁,当泥瓦匠没多久却患上腰椎间盘突出,治病欠下2万多元;21岁,结婚盖房欠下3万元;32岁,给弟弟娶妻盖房,借债十几万元;39岁,女儿大学学费没有着落,再次向亲戚朋友开口借钱……
有人问他:“你咋就不努力?”郭锋军红着脖子高声争辩:当泥瓦匠,自己挑最苦最累的活儿干;听说养羊能挣钱,借了七八千块钱买土羊,但土羊个头小、长得慢,几年下来“原地踏步”;听说种酥梨能致富,就去种梨树,好不容易等到挂果,一场冰雹让自己血本无归……说着说着,他声音越来越小,抱怨了几句悻悻离去。
郭锋军似乎看穿了后半辈子的路:借债、还债,再借债、再还债……欠下的债就像自家地头的野草,似乎永远都清理不干净。
转机发生在2017年3月。那天,村里来了几个穿军装的人。听邻居说,那是来扶贫的武警。郭锋军不相信,自己一辈子欠的债,武警还能替他还了?
一个多月后,武警官兵在村里的几百亩梨园里架起了防雹网。没过多久,村里下了一场冰雹。本以为又白忙活了的郭锋军跑到梨园,却看到酥梨好端端地挂在树上。当年8月,郭锋军的七八亩酥梨卖出了好价钱。这让他相信:武警官兵靠得住。
2018年3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帮助赤城社区建起了军民养殖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郭锋军和其他17户贫困户一起进驻养殖场。他免费分到一间双排养殖棚,采光、通风、水电、技术都不存在问题。但买牛羊崽时,他开始嘀咕:“借债?又要借债?”
正在犹豫之时,郭锋军看到武警在村委会援建了图书馆,捐赠了一些牲畜养殖技术资料,听说还要请技术专家来村里指导。他咬了咬牙,通过社区又向银行借2万元买了20只小尾寒羊幼崽:“豁出去了!大不了像从前一样,明年再还今年的债!”
那天,他发了个誓:这是最后一次借债,以后哪怕穷死,也绝不借债!
眼瞅着小尾寒羊慢慢变肥,郭锋军笑得合不拢嘴。年底,他留下母羊和羊崽,其余的羊卖了四五万元,把之前欠的债一下还清了。
去年2月,郭锋军“违背”了誓言,向银行借了3万元扩大养殖规模。大半年后,40多只羊和4头牛卖了6万多元,不仅还清了银行贷款,还存下3万多元。郭锋军有些得意——春节前,他一甩手给了媳妇2000元:“买身好衣服。”
郭锋军给媳妇2000元买衣服这事儿,在社区上了“头条”。街坊邻居们纷纷上门探听真假。郭锋军腰板挺得笔直,说:“党的扶贫政策好呀!武警援建的第三期养殖场就要竣工了,想致富的赶紧找社区党支部报名。”
今年春暖花开之时,郭锋军已经养了70多只羊、6头牛,算起来年底能赚七八万元。前些日子武警又来了,郭锋军随口说了句:“担心牛羊发病”。没过多久,社区党支部书记赵金全告诉他:“武警帮忙给牛羊买了保险,过几天就能批下来。”这让郭锋军彻底安了心。
赵金全还告诉他,武警援建的冷库也快建成了,最多可存储1600吨水果。不仅如此,武警还要帮他们搞电商销售。
前几天,郭锋军带儿子从养殖场沿着“武警路”回家时,儿子突然问他:“还欠别人钱吗?”郭锋军心头一颤,一把将儿子架在肩头:“早就还清了!你好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