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09:32:59
本报记者 卢萌 见习记者 陶玉琼
脱贫户的日子咋过算是好日子呢?有肉吃,有钱花?
韩城市芝阳镇赵峰村第一书记解小勇说:“那还不算好日子。人家王存法老汉的日子,才算是真的好日子。吃穿不愁不说,关键是人家过得很有‘情调’,在物质需求满足后,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啦!”
王存法家是赵峰村最早脱贫的贫困户。5月6日,记者见到这位71岁的老人时,他刚从外面散步回来,正猫着腰给院子里的月季花浇水。解小勇说,王老汉家过去穷得很,一年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他家被列为村里的重点扶贫对象后,政府给他家落实了各种各样的扶贫政策,他儿媳妇当上了村里的保洁员,工作队还帮他栽种花椒树,规划新的家庭产业。通过政府扶持,加上自身努力,王老汉家一下子翻了身,一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2018年,王存法家率先成为村里的脱贫户。
脱贫后的王老汉像换了个人,变得爱说爱笑,一天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不让他干农活,想让他好好享享清福,可他总是闲不住,就在后院种了些菜。菜地太小,不经侍弄。想来想去,王老汉突然想到了养花。他说,城里人不都爱养花嘛,咱农民有钱了,为啥不能像他们一样,也种种草养养花呢!
说干就干,今年春天,王老汉从附近的河沟里淘了很多水锈石回来,垒了个假山,然后让女婿帮忙做了个底座,放在庭院当中。他每天精心打理,很快,假山上长出了绿绿的苔藓和草蔓,漂亮极了,惹得一村人都羡慕。就这,王老汉还不满足,又拣来一堆塑料废油瓶,拦腰剪开,填上土,做了几十个简易花盆,围着假山养了一圈月季。5月,月季盛开,满院飘着浓郁的花香。
王老汉告诉记者,穷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了老了赶上了好政策,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每天早晨起来,他都要坐着小凳,盯着假山和花,一个人静静地欣赏一番后,吃两个荷包蛋,把门一关,就去外面散步。
散步是王老汉每天的必修课。从家里出来,悠悠地踱着小步,走到村外,走到田间地头,嗅着庄稼的味道,听着鸟儿的鸣叫……田野仿佛是家门口的风景区。逛够了,他就移步到村里的广场,一边锻炼,一边和邻居们“谝闲传”。
回到家,趁着午饭还没做好,王老汉就去锄锄菜地、浇浇花、摆弄摆弄假山石。吃罢饭,王老汉一准是要午休一阵子的。天热了,他不想睡在炕上,就把躺椅搬到院子,舒服地躺下,然后半眯着眼睛,听着收音机里的秦腔,还会跟着哼几句戏词,满脸陶醉。
儿子打趣地说:“爸,你这小日子过得真是滋润啊!”
记者手记
好日子就是最好的赞歌
卢萌 陶玉琼
王存法只是个普通的农村老人,身上并没有太多所谓的“闪光点”,之所以把笔触对准他,是因为他过出了自己从来没有过的好日子。在物质需求满足后,开始追求精神享受。
千万不要小看了王存法这种颇有“精神享受”的新生活。它反映出的不仅仅是贫困群众生活的变化,更反映出他们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精神生活的改变。一名曾经的贫困群众,如今不仅有吃有穿有钱花,还养起了花花草草,把日子过得很有情调。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因为有了扶贫政策的帮助,终于过上了好日子。他的滋润生活和他如今的精神追求,真实反映了落后山区贫困群众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和这样的人物故事,只要真实地写出来,就是对党的扶贫政策最好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