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11:27:54
江苏省泰州市大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正在切割、整理芦笋。
杭锦 于驰宇
眼下正是芦笋的采收期,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大安村芦笋种植基地,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排列整齐,一株株鲜嫩翠绿的芦笋长势喜人。大安村党总支书记张宏珍带着大家走进大棚,“芦笋形似竹笋,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芦笋的含硒量高于一般蔬菜,甚至可与海鱼、海虾相媲美,具有抗癌功效,是当之无愧的‘蔬菜之王’。我们上午采摘的芦笋,当天就能出现在苏州、上海居民家的餐桌上。”
近年来,大安村通过推动土地流转,探索出以芦笋产业为主导的脱贫新路子。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聚集各方资源力量,成立了泰州市大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安村利用150万元扶持资金,流转450亩土地用于种植大棚芦笋,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2万元,2019年底,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总收入超过70万元。
大安村在通过村集体带动农民致富的同时,吸纳土地流转后的剩余劳动力和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贫困户参与生产经营,在合作社务工每人每年能增加收入1.8万元。2019年底,大安村顺利完成“贫困户脱贫、贫困村脱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的“两脱一增”目标,全村58户74人实现了动态脱贫。
春节期间,由于疫情影响,大安村有2000多斤芦笋滞销,损失近20万元。村里一方面组织村干力量,多方出动,到各个社区和超市进行产销推介;另一方面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并通过苏合、姜堰优选等线上线下平台,让芦笋进社区、进食堂,有效缓解了滞销现象。
接下来,合作社将投入更多精力来拉长芦笋产业链,做活芦笋产业,把芦笋产业打造成贫困户增收“绿色银行”,让产业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合作社下一阶段打算对‘边角料’芦笋根进行开发再利用,尝试和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将芦笋根制成啤酒、化妆品等深加工产品投入市场,进一步提高芦笋种植效益。”张宏珍介绍,在姜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下,舌尖上的美味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农业正成为有奔头、有甜头的朝阳产业。
杭锦 于驰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