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许卫平:让梦想发芽

2020-05-22 11:38:38   

许卫平正在采摘自己的“梦想果实”。 记者 程刚摄

去年刚开春,许卫平忍痛把自己园子里的几十棵成年樱桃树砍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周边村民议论纷纷,“这小伙子咋回事?”“他胡闹啥呢?”……大家都想不到,许卫平这么做是为了实现心中的创业梦想。

提起许卫平的故事,得从2016年讲起。当时,许卫平靠过硬的电焊技术每月收入过万元,但他是个有乡土情怀的人。他从小就喜欢种花栽树、养鸡养鹅,刚巧碰上有人要流转一个占地10亩的樱桃园,用许卫平的话说就是“我当时脑袋一热就接了下来”。那一年,许卫平26岁。

对于初涉农业领域的许卫平来说,他还是个“愣头青”,更谈不上掌握种植技术。许卫平回忆,刚开始种樱桃的时候,他不懂果树怎么管理,浇水、施肥这些最基础的活儿,他都只能按照别人的时间节点有样学样。树种老化再加上管理不善,许卫平的樱桃园收成不好,一算账,赔了将近20万元。

经过咨询,许卫平觉得自己种樱桃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技术,再者就是园子里的果树品种已经老化,即使丰收了可能也卖不上价。于是,他多方打听,又经人介绍,最终决定去外地学习樱桃栽培新技术。

在大连市,许卫平见识到了全新的樱桃大棚管理技术,完善的产业链,这让他受到不少启发。之后,许卫平通过网上技术交流群,幸运地结识了一位当地的樱桃种植大户,并拜其为师。许卫平为了学技术,常去师父的大棚里做帮工,边干边学,挖树坑、上肥料,干起活来一点儿也不惜力气。师父见许卫平勤劳肯干,是个实在的年轻人,就把自己的种植技术倾囊相授,希望许卫平回到家乡能把樱桃产业发展起来。

从大连市学习归来后,许卫平痛下决心砍掉了樱桃园里的老树种,又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从大连购进了75棵成年樱桃树和2000多棵新品种樱桃树苗,将种植规模从原先的10亩地扩大到30余亩地,同时增设了温室大棚。为了节省运输成本,许卫平运用新技术,将75棵成年樱桃树不带根部土球运了回来。周围的种植户都说,近2000公里的长距离运输还不带土球,这些树肯定活不了。但是许卫平心里有数,学了这么久的技术,也该到自己实践的时候了。

把这些樱桃树栽进大棚,许卫平干脆搬进了大棚边上的小屋子,方便照管樱桃树。在墙上,他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的树,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是我的梦想。根扎得越深,枝叶越茂盛,我的梦想就越接近于真实。曾经心中多少理想如烟散去,只有这个梦想,真正地生根发芽。”

让梦想发芽其实并不容易,许卫平用了很多心思。相比传统的平地种植,许卫平用平地起垄的方法栽种樱桃树,因为樱桃树不高,树下地面增加了高度后进园采摘更方便,还可以防涝。樱桃树生长过程中,他十分重视果树修剪。许卫平说,只要果树管理好,大棚温度、湿度控制得当,不使用农药,也可以种出好樱桃。

进入5月,许卫平种下的成年樱桃树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尤其是那些新品种“佳红”黄樱桃,口感甜蜜、汁水饱满,市场上每公斤可以卖到200多元。

对许卫平而言,自己的梦想已经从这片大棚中起步。下一步他想做的是,摸索出完全适用于关中地区的种植技术并推广,不光自己种得好,更要让杨凌的樱桃产业发展壮大,做出品牌。(记者 程刚 见习记者 王姿颐)

记者手记

一个“90后”的创业梦

当代年轻人,大多数都有自己的创业梦想,许卫平也有。4年前,他“跨界”从事樱桃种植业,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路。如今,梦想一点点变为现实,新引进的优质樱桃树种已经硕果累累,他的种植技术也逐渐娴熟,他成为青年职业农民群体中的佼佼者。

如今,在许卫平眼中,种出樱桃不算本事,要种出品质一流的好樱桃,把自己的樱桃产业越做越大,才是他的创业梦想。

近年来,杨凌一直致力于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在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上做文章,为像许卫平这样的职业农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业和发展空间。在杨凌这片沃土上,必将孕育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最具希望的产业,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热爱农业、投身农业的新青年。(程刚)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