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最美家乡河的生态密码

2020-05-26 15:15:17   

本报记者 齐卉

如今的渭河,蒲草青青,绿遍河沿。草丛中、水面上,不时有苍鹭、灰鹤等野生鸟儿扑棱棱扇着翅膀,相鸣关关,自由飞翔着。

从小生长在渭河岸边的杨砾是咸阳市渭河城区段综合治理续建工程建设处副处长,从工程设计到建设完工,几百个日日夜夜,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心一直紧紧系在这条母亲河上。“每天都会来河边走走”已经成了杨砾的日常习惯。5月22日,渭河岸边,看着鸟儿飞起落下,听着游人吼着秦腔,感受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的心又一次无限舒展开来。

渭河四季滋润着咸阳城,改变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咸阳人民的生活。“意想不到的改变”是大多数受访市民对渭河最真实的感受。站在河岸,人们看到的是美不胜收的风景,看不到的是改造过程中对生态的极致追求。

杨砾告诉记者,在全省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咸阳湖二期设计阶段,为了最大限度突出生态治理理念,设计经过4次大的调整,小细节整合若干次。工程保留了河道内的原有生态,例如水边大片的芦苇荡和原有的树木植被。有时为了保护一棵原生柳树,园林设计都要反复探讨推敲,调整方案,力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

渭河在咸阳市段共有88公里,穿过咸阳城区有16.82公里。渭河中央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岛屿,看上去植被茂盛。“为了保证行洪,我们对河道里进行疏浚,采用柔性治水的理念,尽最大可能保证原生态,将岛屿作为生态景观。最初的设计中,我们将其中一些岛屿作为供游人亲近自然的景点,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后,最终决定取消游客上岛,我们要将岛屿全部留给鸟类栖息,让鱼类可以在浅水区产卵。”杨砾告诉记者,建设中不惊扰鸟类,更不允许上岛掏鸟蛋。作为渭河治理的参与者,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带着对渭河深深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去做每一件事。

“渭河不仅仅是陕西人的母亲河,也是鸟类、鱼类等各类生物的母亲河。水工工程刚结束的时候我也曾看到一只大天鹅带着两只小天鹅在渭河里浮游……渭河生态治理不仅是美化环境的工程,更是一项有温度的工程。”杨砾说。

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居民是否能够畅快呼吸,高楼大厦间是否有干净的河水和养眼的绿意。

咸阳市区处在渭河中游段的末端,常年河水平稳,冲淤平衡,在此建设水面景观得天独厚。

在景区,两个共计150亩的生态湖面上荷叶碧绿,芦苇荡漾。污水处理厂达标的部分排放水聚集在这里,通过菖蒲等水生植物进行净化后,再流入渭河。杨砾细说建设中的点滴,太阳也逐渐慢慢躲在了秦岭山后。河坝上夜晚的七彩灯光亮了,小小的瀑布景观让渭河看起来又多了几分秀美。

渭河岸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杨砾觉得都如同自己的孩子般亲切。说起保护生态的小细节,杨砾自豪地跟记者如数家珍。

银杏林里生态停车场,1080个车位供游客免费停放车辆;留给鸟类栖息的百果林种着13种果树,山楂、琵琶、石榴、桃子……每到成熟时,市民都可以免费品尝,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有着“咸阳的马尔代夫”之称的网红打卡地,咸阳湖旁边的人造沙滩则是就地取材,用的是渭河疏浚取出来的沙子。

植物驳岸、生态草沟、雨水花园……这些建设中的小小细节无一不体现着柔性治水的理念。

“渭水不仅调节着城市的湿度,也调整着我们的情绪。” 咸阳市民吴先生说,几乎每个周末他都会带着老人和孩子在渭河边转转,不出城享生态之美,居闹市乐花香之怡,舒适又方便。

一旁,文王渡、唐王渡、大秦水运广场等景观展示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一旁,自行车道、健身步道、篮球场、足球场,满是活力四射的市民。

杨砾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渭河生态治理工程建好以后,看着大家笑着享受着治理成果,听到游客满口赞誉,内心无比满足。“欣赏渭河的自然风光,是非常惬意的事情。”他笑着说。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