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09:08:00
编者按
每年5月30日是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节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广泛宣传一批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技楷模”标杆典范,不断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地位和获得感、荣誉感、使命感,动员和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从即日起,杨凌示范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杨凌融媒体中心开设“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专栏,大力宣传投身两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和科研、物资生产两条战线)和投身两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科技工作者典型事迹。敬请关注!
“把产学研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切实解决苹果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支撑整个苹果产业的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白水苹果产业化专家工作站站长梁俊说。
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从科研单位来到贫困县白水县,梁俊教授一直从事果品质量安全、苹果品质改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以科技支撑和规模化推广不断壮大白水县苹果产业,目的是为了让百姓致富,而他也以一种崭新的模式开启了他的高效扶贫之路。
作为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梁俊教授自从被选派为“三区”科技人员以后,在苹果产业研究工作中,他先后研究提出了无公害苹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苹果安全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了苹果安全生产的技术体系、苹果园授粉技术和方法技术体系,并在白水等地落地推广。
每项技术解决的都是生产关键环节的关键技术。他研究制定苹果方面的农业行业标准1个(苹果老果园改造技术规范)、陕西省地方标准7个、渭南市技术规范1个,铜川市地方标准(印台苹果标准综合体)6个,均在陕西苹果主产区得以应用,指导着陕西的苹果优质高效生产。
梁俊研究员开发的苹果授粉用花粉、苹果专用授粉掸、果树侧枝拉枝器、果树专用肥、生态有机颗粒肥和水溶肥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这些技术和产品均在生产上得到应用。
在白水县科技局的牵线搭桥下,梁俊教授与国家龙头企业白水县盛隆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开始着力组建企业的科技团队,帮助企业用科技发展壮大,先后成立了白水苹果专家大院、白水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梁俊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中国有机产品GAP认证,“泉盛隆”获得省级著名商标,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公司拥有自理报检与外贸出口权,在国内多个一二线城市设立了苹果直销窗口,与华润万家、沃尔玛等超市签订了长期合作战略协议,并与国外客户签订了长期果品购销合同。
在梁俊教授的协助下,该企业产品通过线上下单,线下交易,年电子商务交易额6000多万元,并在白水县乡镇建设了25个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站,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白水县产业进一步发展。
梁俊教授还与1500家骨干农户建立了对接联系,建立以生产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科技人才+农户”的产业扶贫科技团队,带动白水苹果产业的全面发展,使白水苹果产业不断壮大,使之成为白水的特色主导产业。据了解,目前已带动当地25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
“去年我家的2亩苹果园交给公司托管,自己啥都不用管,比往年还多卖了1000 多元。自己还能到果园务工,又能挣上一笔。”尧禾镇薛圪崂村一名果农说。
“今年2月27日,我们白水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与白水苹果产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梁俊等教授们十几年如一日的科技支撑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白水县苹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建信说。
“白水70%的果树面积产量集中在干旱地。如何开发高效节水和充分利用自然降雨的苹果生产技术,有效发挥旱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是事关苹果优质安全的一件大事。”梁俊说。
随着覆盖集雨技术的不断改进,自2010年以来,梁俊和他的团队通过研究提出了旱地果园树盘覆盖(地布)行间自然生草和肥水膜一体化的苹果旱作栽培技术,有效解决了果园的干旱和肥水利用效率问题。通过这些技术在白水尧禾镇、杜康镇等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均得到大幅度提升,果农收入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梁俊教授广泛开展集中培训、现场示范、田间指导等形式的果农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各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每年开展各种形式技术培训60余场次,受训果农5000余人次,技术咨询500余次,引导建立了现代标准化苹果示范基地5000余亩,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实现了企业与果农互惠双赢。
梁俊教授心系农村、一心为民,用一腔赤诚传播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展示了新时代科研人的风采。
记者:万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