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0 16:23:06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共谋锣鼓文化发展之计,为推动杨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5月30日,杨凌锣鼓文化高端论坛暨杨凌锣鼓文化博物馆建设研讨会在杨凌会展中心举办。
图为研讨会现场
在这场因“锣鼓”而举办的研讨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樊志民;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省民协名誉主席、非遗专家傅功振;省民协副主席、西安市非遗中心副主任王智等一批专家学者围绕锣鼓产业发展,共话锣鼓文化建设、畅谈文化产业发展美好愿景,为共同推进杨凌文化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图为樊志民教授现场发言
“锣鼓文化”是杨凌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而新声铜鼓公司作为上川口锣鼓产业的主要代表,从一个家庭作坊发展成远负盛名的“一村一品”现代化龙头企业,也因其独特优势和深远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杨凌人文与社会深度融合的区域文化,沉淀了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对带动和促进杨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体验敲锣鼓
据了解,正在逐步发展起来的杨凌锣鼓产业园与锣鼓文化博物馆均由杨凌新声铜鼓乐器有限公司承建。杨凌锣鼓产业园、锣鼓文化博物馆建设单位负责人刘松林介绍到,依托过硬的传承工艺,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锣鼓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川口锣鼓文化已经有300多年发展历史,被誉为‘西北锣鼓第一村’,而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上川口锣鼓产业早已享誉中外。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上川口村共有锣鼓生产艺人18名,规模锣鼓企业6家,具有92种锣鼓乐器品种,年产值约为8000余万元,带动就业150余人,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35元,以传承锣鼓文化为依托来发展村集体经济。
图为锣鼓艺人正在表演
正是在一代代“锣鼓人”的不懈努力下,如今锣鼓产业成为上川口群众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在锣鼓产业的带动下,传承锣鼓生产技艺、挖掘锣鼓文化衍生产品,形成上川口IP,为打造“千年锣鼓村、品牌上川口”村庄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着力推进杨凌锣鼓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最好实践。
编辑: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