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种植 > 正文

陕西临潼石榴花开别样红

2020-06-01 11:33:00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海明  牛博成

5月26日,由陕西省临潼区农业农村局主办,相关合作社承办的为期七天的陕西临潼石榴花节在龙河石榴庄园落下帷幕,活动期间,举行了石榴园模特赏花走秀,石榴主题摄影展,书画艺术写生,石榴管理技术专题讲座,石榴树认养,户外帐篷露营篝火晚会等活动。参观者络绎不绝,据西安市临潼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李国胜介绍,石榴花节成功举办后,连日来,从全国各地来临潼游玩尝石榴花的游客车水马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樊志民(中)教授、刘德敏(右二),临潼区农民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李国胜(左二)和陕西省劳模王中来(右一)共同举杯庆祝石榴花节开幕。

陕西临潼石榴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等特点而著称,名居全国五大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历来是封建皇帝的贡品,享誉九洲,驰名海外。据历史文献记载临潼石榴经过2000多年的栽培和选育,已形成数十令各具特色的优良品种。既有籽肥汁多、香甜可口的食用品种,也有飞红流绿、花色艳丽的观赏品种。食用品种共有10余个。主要品种大红甜的感管特征为:树势中强,枝条灰褐色,茎刺较少,嫩囊梢鲜红色。果实圆球形,平均单果重350克,最大单果重800克,果面洁净,鲜红色,萼简直立,萼片开张;籽粒大,鲜红色,百粒重39克,汁多味甜,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6%。3月底萌芽,5-6月开花,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净皮甜的感管特征为:树势强健,耐瘠薄,抗寒耐寒。树冠较大,叶大,长披绿色。萼筒、花瓣红色。果实大,圆球形,平均单果重250-350克,最大单果重750克,果皮簿,果面粉红,外形美观。百粒重36克,可溶性固形物14-16%,品质好,9月上中旬成熟。三白甜因花瓣、果皮、籽粒均为白色,风味以甜为主而得名。这三个主要品种的共同特点是果皮薄,籽粒软,汁液多,味纯甜,贮性好,品质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专家时春喜教授(左一)一行在临潼区盆景园参观指导。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史专家樊志民教授介绍,石榴的最早记载见西晋时代陆机的《与弟云书>和张华的《博物志》,均云由张骞引自西域。西晋的陆机《与弟云书》云:"张骞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张华的《博物志>云:"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涂林是梵语石榴DAYIVA的音译)。"明王象晋《群芳谱》记载:"石榴本出涂林安石国,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以归。"清陈淏子《花镜》云:"石榴真种自安石国,汉张骞带归,故名安石榴。"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138年。所谓安国,即今之布哈拉,所谓石国,即今之塔什干。这就说明,石榴是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国。所以古人曾有"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唐代元稹),"乘梯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汗苑栽。"的诗句。梁元帝《咏石榴》诗中的"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正确地反映了这一史实。引种初期,石榴主要栽于京城长安附近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今华清池)内,是供皇子后妃观赏的。这就是最早的临潼石榴。关于临潼石榴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女娲氏炼石补天时,将一块红色的宝石失落在骊山脚下。有一年,安石国王子打猎,在山林里看到一只快要冻死的金翅鸟,急忙把它抱回宫中,又是喂食,又是治病。金翅鸟得救后,为了报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远万里,将骊山脚下的那块红宝石衔到安石国的御花园,不久就长出一棵花红叶茂的奇树,安石国王便给它赐名"安石榴"。西晋时,石榴赋大兴。潘岳《安石榴赋》云:"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华实并丽,滋味亦殊。商秋受气,收华敛实,千房同蒂,千子如一。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诗人以奇才妙笔,把石榴的花果姿态,色味香型,描写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可见,石榴初驻华夏就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和崇尚。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刘德敏教授介绍,南北朝时期,石榴受到了各朝皇帝的青睐,出现了石榴诗、石榴裙。到了唐代,由于武则天的酷爱和推崇,石榴的栽植蔚然成风,并很快形成了"榴花遍近郊,城郊栽石榴"的盛况,"石榴仙子"也应运而生。唐明皇时,传说杨贵妃曾在华清池内手植石榴树一棵。两千多年来,骊山上下,榴火灿烂,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观赏。"城东始皇庙九顷十八,城西石榴园遍地红花,城南温泉水能洗垢痂,城北火车站四通八达。"这一广泛流行的临潼四景民谣,说明石榴花作为美丽火红的象征,已在骊山一带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且一代代流传下来。

近年来,临潼区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聚焦石榴产业聚集区,优化石榴产业结构,以提高临潼石榴文化、品牌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延长石榴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实现石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产做实。以石榴产业“东进南扩”战略为指引,每年栽植面积不低于5000亩。同时推动与之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生产经营服务业发展,通过农村二三产发展推动一产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二产做稳。鼓励现有加工企业继续发展,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入石榴深加工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涵盖种植、运输、销售、储存、深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支持加工企业向“公司+基地”方向发展,稳步推进企业同农户的购销关系。三产做优。根据建成园的现状,鼓励群众按照标准把果园建成观光园、把石榴种植聚集区建成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对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现代文化元素进行开发、整合、提升,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拉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榴种植系统成功申报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石榴为主导的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