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10:40:07
本报记者 仵永杰
天气一日日地热起来,小麦一天天地泛起金黄。5月,“算黄算割”的鸟叫声,最让人感到亲切。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头顶,农机手们在收割机上,这边敲敲、那里拧拧,检查配件、上油补漆,像是在侍弄将要出大力的牲口。
掐算着日子,扶风县的农机手结伴出省。他们赶着小麦的成熟时间,每年5月中旬便出发去湖北、河南,然后经过陕西,一路向西进入甘肃,在全国小麦主产区进行收割作业。
天热时是收割小麦的好时间。温度高、麦秆脆、收割机割得快,收获的小麦干燥,可减少后期晾晒时间。
6月1日午后,热浪袭人,麦穗沙沙作响,扶风县法门镇刘家村的农机手史建平驾驶着收割机正在为雇主收割小麦。
穿梭在麦田中,收割机像绣花一样,车轮不能压住旁边的小麦,更不能留下没有收割的小麦。不到20分钟,史建平的收割机就收割了四五亩地的小麦。
小麦稠密,收割机要慢开;收割还未完全成熟的麦子,卸麦时要轻放以防粘连。在这一行打拼近10年,史建平熟悉其中的门道。
史建平讲诚信、重质量,是农机行业的老把式。他收割过的麦地,干净、麦茬低,更不会过多遗掉小麦颗粒。“只要技术领先、价格公道,就有干不完的活儿。”史建平说,收割机每过两三年就得以二手机出售,然后自己再选购一台新的收割机,确保小麦的收割效率和质量。
扶风县拥有联合收割机2400多台,每年都有1000余台收割机参与跨区农机收割作业。这不仅成为支援周边省份夏收的主力军,而且推动了农业机械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也成为了扶风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夏收前,扶风县农业农村局安排各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检修保养。工作人员上门开展农机年检、互助保险等准备工作,并对参加跨区作业的农机办理跨区作业通行证,组织动员农机手参与跨区作业劳动竞赛。
每年,史建平都会外出进行跨区收割作业。从东到西,时间一般为4个月。有时收割结束后,他和同行返回时,家乡播种的小麦已经发芽。
平时,史建平就在收割机里支床睡觉,曾经一连3天吃的都是泡面。出门人赚辛苦钱,史建平不以为苦。有时,他希望天气更热,这样小麦就能尽快成熟。史建平说:“看着颗粒归仓,我很有成就感。农户有收成,我也有回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
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越来越多像史建平一样的农机手会有更多的收获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