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3 17:35:00
西安市农机监理与推广总站 马小评 张海娟 崔伟
近年来,西安市以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为契机,围绕农机新技术推广、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和项目实施,积极开展农机干部、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农机操作人员大培训,走出了一条“分类实施、全员覆盖、整体提升”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新路子。每年培训农机管理干部600多人次,农机大户和农机技术人员2500多人次,农机操作人员20000多人次。到2015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25.37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小麦生产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机械化收获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机收水平达73.9%,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6%。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农机技术推广培训密不可分。基本做法是:
一、注重能力提升培养——“农机干部上大学”
西安市采取按比例报销教育学费的方法,以大力鼓励干部积极参加农机化专业在职学历继续教育。在鼓励自己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西安市还积极创造机会让全市农机干部“上大学”。
2013年至今,连续3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举办“西安市农机管理干部业务素质提高培训班”。在培训对象上,加大对基层农机人员的培训比例,做到基层教育培训全覆盖;在课程设置上,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在培训方式上,突出了中、省、市农机化主推技术和重点技术,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参观+实物教学+座谈交流”的培训形式。培训分期分批进行,分班上有批次按管理推广、安全监理业务性质区分,突出业务特色;有批次按管理干部、技术干部人员类别区分,突出职能特色,这样使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通过不间断在高等院校系统培训,基层干部了解了形势、开拓了视野。高校集中连续培训也加快了农机管理干部的知识更新,培育出一支业务精通,善于管理的农机推广、监理、培训等业务骨干队伍。
二、实施技能登高工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和农机大户进流动课堂”
面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市场意识不强、管理理念滞后、辐射带动能力不足、法规观念淡薄等问题,西安市组织实施了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登高工程。
2013年,西安市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把身处一线的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和农机大户集中起来轮训。采取巡回培训的方式,“送教下乡”到区县。通过农机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讲解农机政策法规、分析农机合作社发展新趋势等内容,引导合作社理事长和农机大户自主思考,同时增强农机合作社发展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2014年,西安市又以农机农艺融合、国外农机合作社发展模式、农机新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从全市范围抽调农机、农艺专家,组成培训宣讲队,深入区县开展农机合作社轮训。通过培训开拓了理事长的视野,助推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进度。农机农艺的融合,也拓宽农机手的知识面,提高了全市农业种植水平。
三、开展“政企联动”活动——“新型职业农民实地培训”
西安市现有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1.8万台,农机操作手1.9万余人。农机手法规观念不强、操作不规范、安全意识淡薄等“老大难”问题既制约着农机作业质量的提高,也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培训农机操作手是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着力点。
我们采取“政企联动”新型培训模式,搭建政府、企业与农机户平台,联通起三方同台唱戏。联通 “政府—农机户”:邀请政府农经部门把第一手惠农政策直接传达给农机手,确保惠农效果;联通 “专家—农机户”:让农机专家现场讲授新技术要点、农机安全使用常识;联通 “企业—农机户”:让东方红、福田、奇瑞、西安亚澳等农机生产企业,根据自身产品属性及农机户需求展开个性化服务培训。
这种“政府办实事,企业树形象,农民得实惠”的公益培训活动,整合了社会资源,搭建起农机户与农机主管部门、农机专家、农机生产企业之间的桥,受到农机大户的一致好评。
四、搭建远程教育系统平台——“空中课堂显身手”
2011年,西安市探索建成了“农机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农机手只需通过一部手机,通过短信就能及时接收农机培训知识。手机“变身”农机技术培训“小课堂”,不仅快捷便利,更是解决了农机手流动性大、分散不易集中培训的难题。
农机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培训信息不仅涵盖了农机政策法规、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推广、安全生产、维修保养等讯息,也会适时发布区县工作动态等内容,极大地方便了机手和区县工作的传达。该系统运行五年来,发送各类培训信息370多万条。2013年,对培训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编印了《农机远程教育培训信息汇编》发给农机操作手,一些农机小妙招、保养检修小知识深受农机手欢迎。
2015年,西安市正式开通“西安农机在线”微信公众平台。平台的运行,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机、认识农机、支持农机,使农机化培训宣传走向了全社会,实现农机手培训全覆盖。
五、坚持“五个结合”,增强教育培训实效
农机教育培训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我们注重结合渗透。一是坚持教育培训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认真落实党总支带科以上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适时组织读书征文活动,及时更新电视屏幕宣传内容,使干部职工在学习教育、潜移默化中弘扬“农机人精神”,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二是坚持教育培训与法律法规学习普及相结合,在全系统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形成依法指导、依法检查、依法评估农机化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坚持教育培训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先后实施了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农业机械化观光园、农机装备示范园、农机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等项目建设,达到开阔视野、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促进工作的目的。四是坚持教育培训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的扎实推进,使西安市保持了七年“三夏”零着火点;围绕粮食高产创建,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示范,完成一年两作灌区夏玉米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示范近6万亩;开展小麦机收秸秆打捆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4000多亩,探索出节本增效的新途径。五是坚持教育培训与农机监理工作相结合,着眼创建“平安农机”,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和执法条件建设,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县监理体系,坚持每年组织农机人员进行检验、考试、事故处理等安全培训,增强了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依法监理能力。
西安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着眼实际,以农机化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为目标,抓载体、搭平台、给舞台,结合农机推广、管理、安全监理和信息化等工作实际,不断拓宽教育培训形式,有力推动了全市农机化事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