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 09:42:17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胡小卫
在渭北旱地示范推广种植绿肥培肥土壤技术和旱地小麦监控施肥技术,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制定农田土壤培肥技术规范,推动土壤培肥和科学施肥工作持续开展,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坚持,在助力我国旱区小麦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该团队走进陕西省永寿、岐山、陈仓、扶风、临渭、合阳、大荔,对七县(区)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中,团队成员发现:在科学生产管理技术的引导和普及下,减肥增效和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农民依靠小麦种植增收的两条重要路径。
综合施肥量较以往趋于合理
采访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王朝辉教授告诉记者,将此番调研的数据和五年前的调研数据对比会发现:目前,旱地小麦在种植过程中氮肥和磷肥的用量分别减少了25.9%和6.8%,钾肥用量维持在合理的施肥水平,综合施肥量和养分配比较以往更趋合理。
除此,调研结果也明确:土壤蓄水保水、供肥保肥能力弱仍然是影响旱地小麦稳产丰产的关键问题,节水多抗、水肥高效的丰产优质品种是目前陕西小麦生产的迫切需求。
规模经营成小麦增收重要途径
在当前小麦价格较为低迷的状况下,农户如何依靠种植小麦增收,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规模化经营是一条重要出路。
在陕西省大荔县一位种有1700亩小麦的种植大户处记者了解到,规模种植过程中,每亩地在犁地旋地、播种、收割三大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分别为35元、8元和25元,成本较小农户节约30%以上。“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在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下,现阶段,农村土地正通过流转、托管等方式逐渐向种植大户及家庭农场、专业种植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处集中,规模化经营正成为小麦种植的方向和主要发展模式,也是小麦种植户增收的重要途径。”王朝辉表示。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土壤培肥与高效施肥科研创新团队将继续扎实实干,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科学的旱地土壤培肥及高效施肥技术,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事业添砖加瓦。
编辑: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