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 11:04:50
本报记者 沈谦
5月5日18时,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将我国新一代航天飞船试验船送入近地轨道。此次火箭发射,借助了10台主发动机。其中,8台助推动力系统发动机的生产制造,由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技术工人完成。
5月23日,在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35车间,技术工人何小虎正借助数控机床加工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喷嘴。燃烧室喷嘴仅有成人食指粗细,但它关系到火箭能否发射成功、能否顺利升空。其加工精度在微米(1微米等于0.001毫米)级别,需要高超的机床操控技术。在机床旁的工具柜里,存放着上百种数控机床刀具,最小的细如缝衣针。这些刀具锋利无比,可以对钢铁随意切削。正是充分掌握了这些刀具的性能,何小虎才能轻松“驾驭”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和涡轮泵相关的多种精密零部件加工工作。
何小虎今年34岁,别看他年龄不大,却是一位老师傅了。2016年,何小虎以陕西省数控技能大赛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并获得全国第四名,是陕西选手参加该项赛事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他还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带徒名师、首届西安工匠等荣誉,并且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裁判、“大国工匠技术讲堂”特聘讲师。
面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何小虎很低调:“我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前辈,作为一名制造航天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工人,只有不断地将新工艺应用于生产,才能让航天发动机制造更精益求精。”
何小虎毕业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特别爱钻研。正是这种钻研精神,让他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发明了许多新工艺。他的一项发明《一种铌钨合金冷却液的制备和使用》现已申请国际专利,目前正在公示阶段。这项发明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2017年,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开始生产一种新型发动机,该发动机喷管使用的是一种新材料——铌钨合金。何小虎在加工该合金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铌钨合金硬度特别高,而数控机床使用的刀具是钨合金,刀具在切削铌钨合金时产生高温,在高温作用下,钨分子产生亲和力,两种材料发生黏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将刀具切削铌钨合金的力量降下来,减少热量。对此,何小虎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改变切削角度,使用巧劲,让切削的力量降下来,同时使用冷却液,减少切削产生的热量。经过反复试验,半个月后,何小虎掌握了这一工艺。
如今,何小虎带了6个徒弟,在传授技术的同时,更多的是把主动创新的意识传递给他们。
记者手记
坚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沈谦
采访何小虎时,他在工作中那种不服输的精神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源自他对工作的热爱,对航天事业的敬畏。正是这份热爱与敬畏,让他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别人能干好的工作,我也一定要干好、干出色。如今,何小虎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匠、一位事业有成的技能型人才。
当下,工匠精神受到热捧。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这种精神的磨砺需要不服输的劲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善于思考、肯动脑筋,精益求精地干好每一件事,那么,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受人尊敬,这种精神也将感染和激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