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聚焦上合② | 杨凌,向世界讲述最美“上合故事”

2020-06-15 09:52:00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耿苏强

今年5月,历经3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3批次运载着2万吨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的“长安号”专列抵达西安港务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经过3-5天的加工,哈萨克斯坦小麦变成面粉送进了西安各大超市。

三年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团队从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去了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杂粮品种60多个,经过三年的试验,筛选出十余个适宜种植的玉米、小麦、马铃薯和杂粮品种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

古有张骞出使西域,经古丝绸之路带回了葡萄、石榴、胡麻、苜蓿等农作物。如今,源自杨凌示范区的种子、技术正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根发芽。

以科学技术推动产业发展、以合作交流推进国际交往、以产业互助促进发展步伐。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的“引进来+走出去”科技推广模式不但为自身发展开拓了一片广阔天空,更是为上合国家提供了一份优质方案。

走出去,建设海外粮仓

在哈萨克斯坦联合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正茂是第一批承担示范园建设任务的专家之一。

▲哈萨克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播种小麦

“主要是为了把我们优秀的科学技术和品种,输出到丝路沿线国家,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帮助他们提高产量,同时也增加我国粮食进口,减轻土地负担,缓解粮食压力。”张正茂推广的普冰9946、普冰151小麦品种已经在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播种扎根。

对下一步示范园工作,张正茂满怀憧憬:“我们正在征集和选择更多更好的品种,筛选出适合哈萨克斯坦生长条件的优良品种进行示范种植,我们学校与哈萨克斯坦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分子生物学、节水农业等方面也将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相信示范园将发挥更大的引领示范作用。”

韩清芳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家,一直致力于西北旱作农田降水、养分及光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在哈萨克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她负责作物栽培管理与技术指导。

“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到中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考虑到中亚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类似,我们选择了哈萨克斯坦。我们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3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北哈是面积最大的一个。”韩清芳说。

韩清芳在使用中国引进的良品麦种的同时,因地制宜,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从小麦播期、种植密度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

上合舞台留下“杨凌印记”

2017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被纳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爱菊集团不仅在哈萨克斯坦租赁土地,自己种植农作物,而且还开展了订单收购和面粉加工,将面粉和油脂等农产品运回中国销售,受到市场广泛欢迎。

如今,爱菊集团搭乘“长安号”一路向西,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投资建厂,设立爱菊农产品加工园区,与哈萨克斯坦的农场主签订“订单农业”合作协议,让小麦“买得到、运得回”。

也正因如此,哈方农场主的种植信心有了极大地提高,对种植管理技术的学习更加主动,从而使韩清芳教授团队的种植技术推广更加顺利。

除了小麦以外,他们还分别在比什凯克建设了苹果示范园和大麦玉米品种示范。苹果种植中还引进了中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引起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农业部和莫斯科州的高度重视。其中,大麦品种西引3号和34-9大麦每公顷产量超过4吨,比当地品种产量2吨/公顷,翻了一番。

今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20个左右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0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0个技术转移平台,进一步推广我国优势作物新品种和农产品标准,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需求,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

共建、共享丰收的“金粮仓”

今年受疫情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冯佰利虽不能和去年一样,时常穿梭于白俄罗斯与杨凌之间,但他并没有因疫情疏于指导,而是通过“云端”,进行“屏对屏”指导,依然肩负园区农作物的“金管家”。

“疫情缓解后,我们还将和白俄罗斯共同建立孔子学院,进一步推动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还将深化开展专项研究生的培养。”冯佰利说,“在科技合作方面,目前我们正在商讨自己的标准,后续在新品种、新技术等领域,将会密切沟通、交流、合作。”

到今年6月14日,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一年时间。杨凌示范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许多国家的地方政府、科研单位等共同推进了一批海外试验示范基地合作,形成了一系列务实成果。

当谈到中亚地区与杨凌未来的深化合作可能时,冯佰利说,合作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正因为有了这些频繁的交流活动,为中亚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改善了当地农业方面的窘境。

在未来,一大批“西农”教授还会无数次地往返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为“三农”事业和梦想奔波;将会有更多的“西农人”搭乘这趟丝绸之路列车,不懈求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共享丰收的“金粮仓”……

2016年以来,杨凌已经成为中国面向“一带一路”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在中亚地区建立了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携手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农业科学家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粮食科研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他们用科技之匙,打开了农业国际合作之门。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