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3 15:37:02
近日,坐落于梧州市龙圩区龙圩镇念村的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来观光,郁郁葱葱的田野中,有一座长约40米的玻璃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站在玻璃桥上,放眼大自然田园风光,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令人心旷神怡,低头见天的感觉又如同身临天空之境。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座风雨桥,忙碌了一周的都市人在古色古香的桥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顿时神清气爽,清风拂面,沉浸在悠闲自在的时光中。
2019年,龙圩镇党委、政府为实现念村整村脱贫摘帽,引进广西梧州田中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倾力打造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引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助力念村及周边村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0年3月,念村顺利获得自治区批复认定脱贫摘帽,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启动投产,在稻田里投放了大量鱼苗、幼螺,随着风雨桥、玻璃桥等基础设施陆续竣工开放,念村稻渔生态种养基地以自然风光优势大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一夜之间,念村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成为梧州新晋“网红”,从“贫困村”摇身一变“网红村”。
生态种养引领示范,推动贫困户大力发展产业
位于龙圩区龙圩镇念村村的梧州市龙圩区稻渔种养示范基地,规划面积共120亩,该示范基地是广西水产科学院建设院士观测站,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致力于发展稻渔共养产业,用绿色生态种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与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相适应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技术模式,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念村约有5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富硒水稻1000多亩,在这种“稻渔共养”的技术模式指导下,每亩年收入可实现10000元以上,增收6000多元,大大增强了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推动他们大力发展稻渔生态种养产业,探索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流转土地整合利用,推动贫困户租地务工增收
念村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龙圩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村干部星夜兼程入户动员,攻坚克难,整合流转土地80亩,涉及45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2户,每年每亩可获得稳定租金收入900元。2020年春季,念村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开展插秧、投放鱼苗、幼螺等工作均聘请了贫困户务工,发放劳务工资20000多元,帮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就业的同时,可以学习“稻、螺、渔”混合种养技术。此外,该公司还牵头成立合作社,免费提供水稻和鱼苗给有意愿养殖的贫困户散养,由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和销售,推动贫困户多渠道多方式增加收入。
“抱团”出资入股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据悉,该项目建设总投入资金近650万元,2019年共吸纳了念村及周边14个村共15个村民合作社“抱团”出资,引进龙头企业梧州田中农业公司“联合”发展,致力建成集稻鱼稻螺养殖、农家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项目,“抱团”村投入资金280 万元入股按10%分红,每年可实现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该项目于2019年完成一、二期基础设施建设,使念村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获得分红2万元,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与此同时,梧州田中农业公司与“抱团”村签订协议,在往后的发展中,逐年提高分红,有力推动了龙圩镇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动贫困村变身“网红”打卡点
示范基地离市区不远,交通便利,是休闲观光的好去处,随着念村稻渔种养示范基地迎来了一波又一波游客和参观考察人员,昔日“贫困村”已摇身一变“网红村”,市民朋友们在基地的各个“景点”驻足拍照,在微信朋友圈打卡,吸引了更多人前来参观旅游,示范基地一度出现人潮涌动的景象,好生热闹。人气旺了,村里就有新希望,在龙圩镇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念村在脱贫摘帽后,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大力发展生态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推动贫困村变身“网红”打卡点,带领广大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黄韵妍)
编辑:任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