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无黑无恶媒体说∣“无黑无恶”创建的杨凌答卷

2020-06-28 14:13:54   

编者按:2020年6月21日,三秦都市报刊发“无黑无恶”创建的杨凌答卷。现予以转发,以供参考。

临近端午,杨凌谭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军平异常忙碌,复工复产以来,公司的订单量与日俱增。谭军平指着库房里码得整整齐齐的箱子告诉记者,“这些粽子都是端午节的备货,大概有20万枚,其中一多半已经订出去了。”

这样的订单量和销售情况,对于谭军平而言,过去想都不敢想。“以前我们租的房子,生产面积有限,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行业治乱:无黑无恶创建聚焦民生诉求

“卫生脏乱差、还怕乱添加”,这是不少老百姓对于食品小作坊的担忧。杨凌示范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无黑无恶创建活动以来,聚焦民生诉求,将食品加工小作坊作为扫黑除恶治乱的重点,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了杨凌麦力祺食品微创产业园。探索建立了“集中生产、常态监管、孵化发展”的食品小作坊园区化治理新模式,实现了“群众放心吃、老板放心干、市场放心管”。

2019年,谭军平带着他的谭家甑糕进驻了产业园。有了厂房,他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研发出了甑糕锅,既保留了老手艺做出的传统味道,又符合现代化生产标准。

记者在园区内看到,每家小作坊门前有一块信息牌,公示质量安全承诺书、安全检测报告、从业人员健康证、投诉举报电话等内容。特别是每个业主的门前和产品包装标识上,都贴有监督举报电话和诚信经营二维码,群众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可随时扫码举报。

从“小散低、脏乱差”变为“高大上、名特优”,杨凌示范区探索形成了一条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行业治理之路,形成了业主满意、消费者放心、社会认可的三赢局面,成为了开展无黑无恶创建活动的一个成功案例。

协调联动:困扰群众多年的问题解决了

2019年以来,杨凌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黑恶存量”清零目标,并率先开展了“无黑无恶”创建实践探索。

走在杨凌的大街小巷,“扫黑除恶”“无黑无恶”不再是一句句口号,而是通过打通化解群众反映问题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今年69岁的刘雪霞,是杨凌区李台街道办阳光社区芳园小区的群众,也是阳光社区合唱团的团长。“我们就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宣传员,看到全区上下都在进行宣传,我们合唱团就结合自身看到的、想到的,专门编了一段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快板,通过文艺汇演,将扫黑除恶有关知识面对面传播到群众心里。”

“通过创新联动协作机制,凝聚创建合力,克服了部门之间合力不足、纵向力量薄弱、执法管理衔接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条块关系,理顺扁平化管理机制,有效整合行业纵向治理与街办属地治理力量,加快实现无黑无恶创建长效常治目标。”李台街道党工委书记薛超介绍。

把服务做到位,把群众凝聚起来,通过与社区居民“心连心”,把黑恶势力消除在萌芽状态。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李台街道办通过凝聚人心,促进邻里和谐稳定,绘就了无黑无恶创建的生动画面。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