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6 10:11:24
青岛市黄岛区红石崖街道乡愁记忆馆收藏展示的传统农具。 谭光万 摄
农耕文化博物馆是收藏、研究、保护农耕文化资源,展示和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面向社会开展农耕文化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增强农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城乡居民文化旅游需求的增长,农耕文化博物馆在发掘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山东既是农业大省又是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在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进程中,山东以农耕文化博物馆为抓手,出台鼓励政策、引导多方合作、创新运营方式,探索出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
政府重视 政策给力
山东各级政府在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用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为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发展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结合开展“乡村记忆”工程和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建设了一批农耕文化博物馆,制订了《山东省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展陈指导纲要》,依托博物馆、文化馆积极推动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作。
在实践中,各级财政对博物馆建设和展陈进行了真金白银的补助,有力地推动了农耕博物馆的发展。山东省财政按照东、中、西部,对99个县(市、区)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予以30~70万元的经费扶持。各地市也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如临沂市财政补助100万元,济南市章丘区投入100万元、寿光市投入303万元,威海市文登区投入400万元,日照市岚山区投入400万元,成武县投入200万元,用于开展当地的历史文化展示工作。2018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对“乡村记忆”陈列馆(博物馆)建设项目根据验收评估等级给予财政资金奖补,奖补金额为30~50万元。《山东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中明确要继续实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做好县级历史文化展示场所的充实、改造、提升工作;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到2022年全省建设10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
多方主体 齐心建设
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镇政府、村集体、企业等多种主体,积极响应投入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截至2019年5月,山东省已建成农耕文化博物馆274个,村史馆982个。这些博物馆深入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和农业文化资源,突出差异,避免了“千馆一面”。
全国最大的优质黄瓜种植基地,被誉为“中国黄瓜之乡”的济南市济阳区曲堤镇结合黄瓜产业,建设了曲堤黄瓜产业博览馆,对黄瓜历史、曲堤黄瓜产业发展历史和文化进行展览。山东济水之北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租用曲堤镇北街村的闲置民宅建设了曲堤农耕文化博览馆,收集展出各类农业生产工具、农村生活用具,其中还建有书法交流中心、爱国主义教育中心、闻韶书院,并复原了曲堤镇古八景。青岛西海岸红石崖街道在由原15个村庄(社区)搬迁集中安置的福莱社区中心,建立了乡愁记忆馆,以老照片、图片、实物、视频等形式展现红石崖发展变迁历史和民俗文化。青岛崂山茶万里江茶文化博物馆以南茶北引历史、江北茶文化凸显特色。潍坊市中国寿光蔬菜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蔬菜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展现寿光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创新方式 文化兴盛
山东各地积极创新农耕文化博物馆运营方式,运用高科技手段提高观展的互动性,深入挖掘村庄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弘扬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农业、文化和旅游结合,让农耕文化博物馆活起来,农耕文化火起来。
潍坊市韩家牟村汉字博物馆,利用光学触摸技术,让观众可以在投影幕布上用手触摸飘动的古汉字,即可以看到该汉字的意义,还可以调动观众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观展乐趣。中国寿光蔬菜博物馆所在的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已经连续举办20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博览会不仅举办农产品品种展示、农业科技展览,还举办中华农圣文化节、丰收文化节、文化产业博览会、农业观光旅游等系列节庆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参观寿光蔬菜历史文化。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西南庄村史馆深入发掘当地丁氏名人文化和民俗,成立丁氏文化研究会,开展谱书和书法交流,出版了《西南庄村志》等著作,举办丁家里民俗文化节。该村还与城发国际牡丹产业园一体规划,利用村史馆周边闲置民宅建成特色民宿,将村庄文化与农业观光休闲融合发展,提升休闲农业文化的韵味,助推乡村文化兴盛。
谭光万 臧良震 丛晓丹 王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