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5 10:01:53
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化展示区,有这样一款新兴的日光温室大棚,在植物越冬时,白天吸收热量,晚上释放热量,通过“呼吸”调整植物生长所需热量。近日,记者探访了这款名叫“SR-2日光温室”的大棚。
走进大棚,记者看到棚内的墙体高约1.8米,高度不到整个大棚高度的一半,宽度约1米。墙体的钢结构里面铺着黑布,装满了沙土,在后墙和前面还分别设计了通风窗,看起来“高大上”。
众所周知,杨凌发展设施农业时间已久,目前,仅设施蔬菜面积已达2.9万亩。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土棚建设时间需要一个月之久,耗时又费力。
“我们这种温室结构轻便,通过组装完成,一星期就能建好,较传统的大棚相比提速三分之二,而且能够保障植物所需的热量。” 杨凌农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王利斌说。
“这样的大棚非常具有推广性和示范性,通过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的展示和前期努力,已经在全国推广了7个基地,每年每栋大概的收益在6万到8万左右,我们在江苏洋河打造了3000亩的设施农业园区,大量应用了‘SR-2日光温室’技术,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已经快要成熟了,从现在的表现来看,品质很好,也能提前上市。”王利斌说。
在杨凌智慧农业园区,“会呼吸”的大棚不止这一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邹志荣新研发的多款日光温室也在这里落地,都有着“呼吸”的功能。
记者走进装配式相变主动蓄热日光温室,整个大棚宽敞明亮,黑白相间长方块状墙面甚为壮观,棚里栽植的葡萄树苗长势旺盛。
邹志荣介绍说,这款大棚墙体白色方块里装配着经过筛选配置出来的相变材料,这样的材料在改变物质形态的过程中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就像水一样,变成水蒸气或者冰块就是吸热放热的过程。所以这款大棚可以把白天大量的热量进行储存,夜间温度降低后,相变蓄热块就会把白天蓄的热量释放出来,提供到温室里,一般能为大棚夜间升温2-3度。
“这里展示出来的日光温室,有的技术已经成熟,推广了几百亩上千亩,也有的已经在我们的西北甚至华北地区普遍开始使用,还有还在试验示范中,就是通过不断吸收、消化、再创新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科学技术和种植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杨凌的力量。”邹志荣说。
在杨凌智慧农业园区,还有模块化温室、卵石温室等7种结构的温室,可以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所定制,具有着很强的推广性和示范性。
记者:行波 张耀东 焦田雨(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