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7 17:32:00
“5年前的那个心结,村民们已经逐渐解开了。”华阴市岳庙街道曲城村党支部副书记孙建青说。
曲城村地处华阴市东部台塬脚下。触摸着村子发展的脉络,绕不开的一个字就是“砖”。前些年,由于土质好、数量大、易开采,只有480多户的曲城村先后开办了5家砖厂,一座座砖窑是村民的摇钱树,高耸的烟囱是富裕的标志,家家都有拉砖车、人人都有砖夹子,村里的“砖头经济”可谓热火朝天。
那时,从早到晚,砖厂里的推土机发出隆隆的轰鸣声,漫天尘土给村子披上了一袭“灰纱”,成片耕地失去了耕种条件,台塬脚下往往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为了绿水青山,2015年村“两委”下定决心,在街道办事处的协调下,先后关停5家砖厂,村民收入也从人均过万元降至不足8000元,许多村民依靠砖厂生活,一下子没了饭碗。那两年村上压力大,村民抱怨声更大。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2017年6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先后到村开展扶贫工作,他们同村“两委”干部、街道办包村干部共同组成了“四支队伍”。发展村集体产业是首先要啃下的一块“硬骨头”,为此,“四支队伍”先后考察了仓储物流、苗木种植等,但都因可行性不足而未贸然实施。
2018年11月,在杨凌农高会上,“四支队伍”了解到蛋鸡养殖产业前景好、利润大、见效快,想到村里废弃的砖窑场地和闲置厂房,在旧砖窑里发展蛋鸡养殖,一个“变废为宝”的提议让大伙拍手叫好。
说干就干,村“四支队伍”先后10余次到杨凌畜禽养殖基地考察,并加快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2019年6月,曲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成立了。
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村子注册成立了喜上卿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3万元,与此同时,包联单位出资10万元,村级自筹45万元,扶贫产业总投资达到了预期的198万元。
资金和场地都到位后,2019年8月,3.15万只生态蛋鸡和1500只散养绿壳蛋鸡被顺利引进到曲城村产业园。
“零风险入股、1:1配股、多渠道增收,是我们产业带贫的思路。”驻村工作队队长杨战胜介绍,贫困群众真银白银入股、包联单位补贴增股、合作社再1:1配股,不仅完善了贫困户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降低贫困户资金风险,还通过合作社找到了就业岗位,极大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当初入股时还有顾虑,后来看到咱干部为了养殖场忙前跑后,我也就放心入股了。”产业园一角,贫困群众杨成本一边搅拌着饲料一边笑着说,“养殖场每天能产蛋近3万枚,今年预计每户能分红5000多元。看,这是合作社前两天给我发的这个月工资,3000元哩,真是做梦都没想到的好日子呀!”
漫步在产业园里,鸡舍干净整洁,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和杨成本一样,在这里务工的村民还有20多人,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产业园还辐射带动了40多户村民。在村“四支队伍”的精细管理下,通过生态化养殖,现在,曲城村的土鸡蛋和绿壳鸡蛋受到了各地客商的青睐,远销西安等城市。
欣喜的变化不只体现在村民的腰包里,还有从前的抱怨声也听不见了。随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曲城人自发开始在台塬上栽植绿树,对全村生态进行大修复。如今的村子,景美、户富、人和。
昔日旧砖窑,如今产业园。翻开曲城村合作社章程:“村集体股本利润分成按照4:3:3的比例进行再分配,其中利润分成的40%用于贫困户二次分红,30%用于产业的继续发展再投入,30%用于集体积累资金,让全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既立足于当下,又有长远谋划,去年曲城村产业带贫模式已经在华阴市开始推广。(记者 田锡超 通讯员 孙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