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3 08:55:14
汛情紧急,保护家园,人人有责。7月16日上午,身为教师的我接到通知待命,下午3点紧急出征,第一次上圩夜晚巡堤。
洪水无情,人有情。庚子年梅雨期漫长,河湖暴涨,圩区的村户,早被政府动员,撤离安置。夜巡,路过埂上一户人家,见门前有几位警察和镇村干部。好奇问之,何故。“老奶奶,死活不肯撤离。”年轻的警察答曰。
细问,老奶奶,60多岁,闲不住,喜欢清晨赶五里外的小镇,卖自家圩埂上种的菜。老圩大而单薄,部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纷纷请战,一边加固严防死守,一边紧急动员撤离。唯独这一户老奶奶倔强,再怎么的劝,也无动于衷。
基层工作杂难重,没晓得这么费劲,大半夜的,老人家就是雷打不动,两个字“不走”。怕夜间危险,警察与干部们无奈,只好门外熬夜留守。
“找个政治教师动员动员吧。”年轻警察见党员教师上岗,活跃紧绷的气氛,开玩笑地说。
“政治教师,恐怕效果也不一定好,心理健康师倒可来此一试。必须打开老人的心结,才是上好的办法。”我脑海里急寻着解决之道。
长于农村的我清楚,乡村老人纯朴憨厚,不是没有觉悟。许是人越上年纪,越念家吧。俗话说,“金家银家,不如穷窝”。老人家可能是舍不得离开土地、老屋,内心眷念着那份乡村的烟火情结吧。
看来动员这事不简单,得从心而来,循循善诱。规劝暂时躲避,安全后再回来,也许能打开老人家的纠结心窗。善后的安置,补偿的安置房,如若令她舒心安心,一样的也有老圩区的乡情农味,老人家也许会抛开倔强,开启新的幸福活法。
零点已过,我巡堤折返,见一位警察仍端坐老人门前。急问之,“咋样了?”答曰:“老人答应了,明天早晨和我们一起走。不放心,我们得留守一夜,看护着老人家的安全呢。”
“人民警察,好样的!”我在心里暗暗地给他们鼓劲,也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欢喜、轻松,抑或是对他们坚守职责的感动、感谢,一起袭进我的心间。 孙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