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10:51:00
村民们已经习惯从王贞养这里找寻致富的方法:今年该种什么?以什么价格收购?用什么方式最容易把东西卖出去?……王贞养家这个不大的小院总能为村民们排忧解难。
王贞养家位于秦岭北麓的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花园街道。8月连绵的阴雨不停地冲刷着小镇,与院外的静谧截然相反,院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十几名工人正紧张进行着产品的筛选、分拣和包装。“这些李子装箱快一点,淋着雨就不好了。”王贞养焦急地指挥着。
王贞养之所以焦急,源自她身上肩负着的“千钧重任”。2019年8月16日,为解决临渭区许多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导致的销售渠道不畅、农民收入不高问题,在临渭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由王贞养的陕西恒然四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接运营的临渭区首家扶贫产品超市正式开门营业。
这是一家承载着全区81个贫困村数万名贫困群众生计和致富梦想的超市。
“起初成立的就是一家普通的实体扶贫产品超市,通过收购全区所有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再把它们深加工或精包装后出售,解决群众销售难问题。但我考虑要想为群众创造更大利润,就不能把销售范围局限在实体店里,必须要走出去。”带着这样的想法,王贞养开始着手将扶贫超市从实体店搬到网上,“一开始主要靠儿子,开网店,在抖音、快手上做直播。现在他也成了个‘小网红’呢。”
种了半辈子地的贫困户李小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能靠着自己家里这几亩地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我们山里面,花椒、核桃、李子、猕猴桃……种什么的都有,质量好、无污染。但过去的问题是卖不出去,最后大部分都坏了、扔了,村民们的收入也上不去。”李小侠笑着说,“自从有了这扶贫产品超市,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保收保卖,把货卖到全国各地,在家动动手就把钱挣了。”
把传统做成“网红”,从深山做到“云间”。遵循这样的思路,截至2019年年底,刚成立不足半年的临渭区扶贫产品超市就实现了3000余万元的总销售额,带动2000余户贫困户增收致富,部分贫困户年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
不满足于此的王贞养还在自家院子里办起了电商培训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多村民有学电商、学直播的意愿,能拓展销路肯定是好事。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群众、助力脱贫。”一年时间里,在临渭区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王贞养聘请专业老师举办了8场农村电商系列培训,先后有400余人次接受培训。95%的学员通过了电商考试,开设了自己的网络店铺。
一手牵着贫困户,一手连着消费者。临渭区的扶贫产品超市就这样搭建起了政府、企业和贫困群众之间的爱心桥梁,让贫困户的农产品有了可以售卖的平台,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保驾护航,真正把以往群众手中滞销的“山货”变成高附加值的“尖货”。
在王贞养看来,通途才刚刚打开。她表示,今后将继续完善“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做大做强“互联网+农业”,坚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以消费扶贫助力精准扶贫,以为农服务为宗旨,带动周边更多乡村增收致富。
而在群众心中,这家盛满希望的“云超市”,还将继续为他们带来更多期盼、更多惊喜和无限美好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