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11:04:50
6月21日,“2016走出杨凌看示范”采访团走进吴忠市孙家滩农业综合开发区,一起见证杨凌农业科技带给这里的惊人变化。
记者了解到,孙家滩农业综合开发区是全国首批36个示范园区之一,总面积538平方公里,可耕面积12万亩,天然草原68万亩,是一个以林草畜一体化产业为主的农业综合示范区。2012年,园区和杨凌示范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三方签订了人才、技术合作协议,杨凌农科成果开始在孙家滩的广袤土地上“开花结果”。
如今,孙家滩农业综合开发区早已不是往日面貌。
远程诊断 黄花菜撬动农业产业增值
由于土壤问题,宁夏大面积种植黄花菜的并不多,校地模式开启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亲自驻地指导,与负责园区工作的宁夏瑞晟丰农牧有限公司技术员进行沟通,变旱土为沃土,实现农业产业增值。
宁夏瑞晟丰农牧有限公司技术员夏超峰告诉记者,杨凌的专家给他们在旱地种植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大胆引进甘肃庆阳的黄花菜进行种植。在专家的指导下,公司用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采用水肥一体化节省劳力和成本。种植期间只要黄花菜一出现问题,他们就立刻通过微信、QQ等方式联系专家,专家排查问题后再立即反馈,实现高效沟通。
“黄花菜种植在这边是最适合农民季节性收入的,一旦试验成功,将会带来巨大的生产效益。”夏超峰说。
大胆创新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和试验种植黄花菜极为相似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今年3月份在基地大胆试种百合项目。说大胆,是因为百合喜酸,而孙家滩的土壤却是碱性,技术专家们采取措施使用农家肥、土壤改良剂和微肥滴管等技术措施,改变了土壤酸碱度,并注重种前、种后技术管理。
现在,有一部分百合已经开花,如果试验成功,将会给当地农民带来很好的收益,考虑到这一点,专家们采用了最有益于推广的试验模式。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何瑞林介绍,园区现在的百合种植模式,除了采用滴灌设施以外,其他全部采用大田的种植方式,方便以后对农民的推广,避免过多采用设施栽培产生的推广障碍。
校地融合 科技产业联动实现精准扶贫
孙家滩农业综合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争介绍,通过务工的方式,农民工资也领了技术也学了,通过这几年得努力,孙家滩先后已经有1000多名当地的移民成为了我们长期的务工人员,3000多名的劳动力季节性务工人员。
王争表示,下一步,园区将加大和杨凌示范区、杨凌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进一步使园区得到提升和发展。
孙家滩基地以实际行动成功践行了政府搭台、项目驱动、校企联合、示范推广的精准扶贫发展思路。基地以市场为主导,借助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资金技术扶持,发动组织农户,推广新型农业技术,以典型项目带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这种运营机制,把一家一家的分散生产与农业科技联系起来,形成学校、政府、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经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