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11:07:38
今年47岁已近“知天命”之年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官吴卫峰,回首自己的人生路,最感慨的一句话就是:最美人生是奋斗。
1973年3月出生于杨陵永安村的吴卫峰,是家里三姊妹中的老三,按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上有父母罩着,前面有哥哥姐姐遮风挡雨,人生之路应该很顺畅才符合常理常情,但他的人生之路却走得特别艰难。由于他敢于、善于“扼住命运的喉咙”,与不如意、不顺畅的人生搏斗,终于“踏平坎坷成大道”,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路。
一
吴卫峰的爷爷奶奶生养了9个子女,其中8个是儿子。吴卫峰的父亲在8个儿子中排行老二。由于子女多尤其是儿子多,家又穷,那个年月找不到媳妇结不了婚。实在没办法,吴卫峰的爷爷四处找媒人,总算给二儿子说下了一个精神有点不正常的媳妇。这个精神不太正常的女人,就是吴卫峰的母亲。
吴卫峰直到上小学,才得知自己的母亲是个“精神病”患者,得常年吃药才能控制病情。后来他又得知,母亲原是初中生,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品学兼优,性格活泼,能歌善舞。由于外公是村官,带领村民搞副业,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被以“带领村民投机倒把”为由,遭受揪斗、游街等不公正待遇。那时他母亲年龄尚小,受到这强烈的刺激,“精神”一下子激出了毛病。人生前程,几乎要划上句号。
母亲有病,常年吃药,是方圆百里人尽皆知的“药罐子”,家里的日子过得特别艰难,他的哥哥初中未毕业就回乡务农了,姐姐更是只念到五年级就辍学回家劳动,全家人集中力量保他上学。
二
1992年,吴卫峰高中毕业,参加了当年的高考,结果名落孙山。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决定重读,来年再拼搏。
这年11月份,征兵动员工作开始了,正在备战高考的吴卫峰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动下,决定报名参军,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勤部队的一员,在河南鲁山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机编余储存中心当了一名警卫兵。
这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机编余储存中心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飞机编余储存中心,有航空展览馆、空军四棵树地下指挥所等。在这里,他增长了不少航空知识,也大开眼界。
但他始终怀揣那颗“大学梦”,在军事训练、站岗放哨、完成任务之余的休息时间,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自学文化知识,一心想报考军事院校,圆自己的“大学梦”。
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他于1994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他报名参加军事院校考试的申请也被上级批准。
1995年,他参加军事院校考试,第一志愿就是贵州高炮学院。考试结束,他自认为考得不错,所以信心满满地等待着录取通知书。可是,命运似乎偏偏要与他作对,军校录取通知书始终没有等到。
他实在有点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了,明明感觉考得不错,可怎么始终不见录取通知书?难道自己的判断有误?反复思考、反复寻找,又觉得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于是,在痛苦的纠结中,他决定继续努力,来年再战。
然而就在他信心满满准备迎战1996年军事院校考试前一月余,却被部队招生办告知年龄超过报考年龄一个多月,已经没有参加考试的资格了。
这无疑给了他当头一棒,彻底打碎了他的大学梦。
此时的吴卫峰,非常伤心、沮丧、低沉,连死的心都有。他感慨于自己的命运多舛,人生崎岖,坎坷连连……然而,想想父亲,想想哥哥、姐姐,尤其是一想到母亲悲惨的人生,他只能强迫自己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三
正在他只能强迫自己转变心态的时候,部队也在大改革、大裁员,命运不但不考虑他的满腔愤怒,而且给他加倍施压。
部队大裁员开始时,他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转为志愿兵,继续在部队服役。另一条,复员回家当农民。
复员回家当农民,好办,但他心有不甘。因为心中有个梦,一直未能实现。但继续在部队服役,难,因为自己一没背景没靠山、二没门路、三没资本……在当时百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继续在部队服役这条难走的路。
为了走技术兵转为志愿兵这条路,他到河南长葛市空军司训基地学习了汽车驾驶技术,经过一番努力,当上了一名汽车兵。
可是时间不长,他再次面临复员“大考”。
但他仍然心有不甘,好在苍天也有开眼的时候,他这个苦心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竟然转军区转兵种成功了,几经周折转到了兰州军区后勤部生产单位继续在部队服役。
1997年,他成了一名兰州军区的陆军志愿兵,到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一家军工企业担任化验室主任。
此时,他结识了小他两岁的妻子张雪利,同是杨陵人,便于沟通并长期在一起生活。
当时张雪利是咸阳一家国有纺织厂的工人。
1998年,他和张雪利结婚。这一年,他27岁,张雪利25岁。
1998年底,全军后勤生产单位撤销。甘肃武山他所在的这家军工企业也因军队大改革而面临撤销,他经过努力争取,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联勤部第28分部,在陕西咸阳物资供应站继续志愿兵服役。
1999年底,他有了女儿。有了宝贝女儿,本来是件高兴的事。但由于要生养小孩,他妻子只好放弃了好端端的正式工作,不得不“下岗”,而且任何待遇都没有了。
更没想到的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影响,他所在的这类部队供应站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几乎没有什么业务可做,因而又在撤销之列。他又于2000年转到位于陕西兴平的一个解放军物资供应站——“营材库”继续服役,时值士官改制,他被转为二期三级士官,次年按照军委有关规定直接套改为三级士官继续在部队服役。
妻子丢了正式工作“下岗”后,为了生计,在杨凌开了间童装店,一边养孩子,一边努力为家里增加点收入。
让他更想不到的是,他只在这个“营材军品库”呆了三年,又不得不再次转换单位。因为这类单位也因地方经济发展的挤压,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又在撤销之列。
2005年4月,他的三期士官期限将满,也就是说,他必须面对转业复员。
他不得不再次面对现实,不得不考虑他的后续人生之路到底怎么走。
于是,他下定决心,直面转业复员这条路。
四
2004年底,他回到了阔别长达13年之久的他的故乡杨陵。
按照他的资历和积累的人生“本钱”,他完全可以赖在国家身上,等待政府有关部门安排一份稳定的“铁饭碗”式的工作,安安稳稳度过人生的后半段。
然而,想到和自己一起生活的父母的状况,想到妻子、女儿的当下和未来等现实状况,他无法等待,也不能等待。因为结婚生养女儿,他在杨凌买了套商品房,安顿妻女,他则在部队和家庭之间来回颠簸。除了自己在部队13年省吃俭用积累的3万多元积蓄缴了购房的首付,头上还有4万多元房贷要还……此时国家的安置政策中有“货币安置”一条,他毅然选择了“货币安置”,得到4万元安置费,正好解除了房贷的压力。
在连连失败手无分文一家老小眼巴巴熬煎未来日子怎么过的情况下,他只好自己设法找事干。还好,当时杨凌新建了一个加气站,他做起了加气员的工作。
由于为人诚实,乐于吃苦,严格自律,做事有担当,没有坏心眼,有股勇往直前劲,两年后的2009年底,他就从加气员干到站长。
可接二连三的厄运还是连连不断地向他们这个家庭头上直压下来。
妻子开的童装店,因夜间店里无人,一只蒸汽电熨斗漏电,导致烧毁了一店童装和所有店里的设备。
妻子咬牙撑持,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又开了一家美容店。但因生意清淡,无法生存,开张不久,只好忍痛关闭。
2012年,年迈的父亲又患上肺癌。从此,在病床上躺了4年。母亲的“精神病”,仍然需要常年服药,勉力维持。
他老家永安村在杨凌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要拆除,入住新建的永安家园。为了让父亲能在新建的永安家园楼房里住一住,他一拿到住房钥匙就快速装修,让辛劳大半生的父亲尽早入住新房。可是,2017年5月,可恨的癌细胞,还是夺走了他父亲的生命。
2017年,他又从加气站站长升任杨凌示范区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2018年,苍天终于开眼,他品学兼优的女儿,如愿以偿的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今年已经进入大三,期望继续考取硕士并正在为之努力奋斗。
妻子为了能有一个稳定的职业,也考取了升降电梯操控员职业证书,目前在杨凌一家企业工作。
患病的母亲今年虽已75岁,由于享受上了社会保障补贴加上亲戚、兄弟姊妹和朋友乃至邻居的关照,母亲的病情基本稳定,生活可以自理。
为了方便照顾母亲的生活,支持女儿上大学,他卖掉了原来在杨凌购买的那套商品房,住进了母亲所在的永安家园的那套安置房中。
然而,人生是一个接连不断面临挑战的过程。
就在他的人生开始顺遂向好之时,杨凌示范区天然气有限公司决定调他去兴平市担任玉祥天然气公司副总经理。为此,他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
去吧,多年颠簸,好不容易生活刚刚稳定下来,又得重新颠簸起来。不去吧,一不符合自己一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军人风格,二不符合自己一贯的勇往直前、勇于担当的处事风格。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使命感最终战胜了“小我”,他于笔者采访他3周前,已经到兴平那边的公司上任了。
吴卫峰的人生,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说到未来,吴卫峰说他仍然会“扼住命运的喉咙”,继续在人生道路上拼搏。
有理由相信,在人民解放军空军、陆军“大熔炉”里历练了13年、又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历练了15年的吴卫峰,面对未来的人生挑战,将会更加从容,更加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