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陕西镇巴县:巴山李子出山记

2020-08-20 16:08:00   

几场雨后,看着自己家快成熟的李子,潘富帮开心极了。“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李子再也不愁运不出山了。”他说。

巴山腹地,山高林密,沟壑纵横。8月7日一大早,细雨绵绵。汽车从镇巴县城向东北方向行驶。青山掩映下,蜿蜒曲折的公路向前延伸。潘富帮家就位于镇巴县泾洋街道捞旗河村。站在捞旗河村相子坪山顶,放眼望去,全长5.5公里的环山路把捞旗河、晒旗坝两村连在了一起。

捞旗河村和晒旗坝村,传说是三国时张飞捞旗帜和晒旗帜的地方。当地人想利用特色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在种植和旅游产业上做点文章,但以前因为不通公路,想法只能搁浅。

而现在,随着公路开通、硬化,昔日沉寂的山村渐渐活跃起来。潘富帮就是受益人之一。他55岁,家里6口人。前些年,依靠外出打工挣钱,他家建起了3层楼房。但因为交通不便,房子多半都闲置着。

路修通后,潘富帮流转了22户村民的200多亩土地,栽种特色水果脆红李。每年仅土地流转费和务工费支出就达26万元。在他的帮助下,同村刘成勇、王红兵等村民也种植了20多亩脆红李。

细雨中,记者走进潘富帮的采摘园,晶莹剔透的脆红李挂满枝头。“路通了,汽车可以开进果园,李子也能运到山下了。”潘富帮说。

公路边是住房,房背后是果园,紧挨公路的下方还有潘富帮正在建设的一座冷库。“冷库建成后,能有效解决果品保鲜问题,让大家的果子都能卖上好价钱。”谈到往后的日子,潘富帮愈加自信。

路通了,建冷库的材料“随要随到,轻松方便”。回忆起当年建房时的艰辛,潘富帮不禁感慨道:“以前泥巴路下雨打滑,材料运不上山,一等就是半个月。遇到塌方,等的时间更长,费钱费力,还耽误工期。”

“县上准备把这条路打造成三国观光旅游路,并以此带动农家乐和特色水果销售,让老百姓的致富路越走越宽。”镇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冯启彬说。

据了解,在镇巴县像这样的扶贫路、产业路、旅游路,每个镇(街道)平均有3条,总长有680多公里。

雨还在下,汽车在山路间从容穿行,草木气息沁人心脾。“冷库建好后,我还想再办个农家乐。”潘富帮说。

大巴山掩映下的相子坪,显得更加美丽迷人。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