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陕西渭南市华州区陈太平:年入10万元,好日子!

2020-08-25 19:11:00   

陈太平做梦也想不到,老了居然还能过上年入10万元的好日子。

61岁的陈太平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小涨社区村民,因父母和妻子常年患病,生活困难,2018年他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有种植经验,在政府的帮助下承包了3座大棚,种植圣女果、草莓,去年一年挣了6万元,当年就脱了贫。”8月18日,正在大棚里翻整土地的陈太平笑着说,“这两年我总结了不少经验,又学习了许多新技术,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收入10万元没问题。”

陈太平家能过上好日子,主要得益于小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变身”。

2013年,陕西秦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小涨社区800多亩土地,建设温室大棚。后来,由于资金链断裂,公司破产,遗留下来的温室大棚产生了许多问题。“当时大棚一直被闲置着,800多亩地只是零散地种了一些小麦、玉米等作物。与此同时,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部分棚体破损严重的大棚无人接手,资源完全被浪费了。”赤水镇副镇长张鹏说。

为盘活闲置大棚,赤水镇党委、镇政府想尽了办法。“2018年,我们探索‘镇党委+村集体经济’模式,整合村集体经济启动资金50万元和扶贫资金55万元,恢复了31座大棚,种植普罗旺斯西红柿和高石脆瓜等,收入很不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张鹏说。

之后,赤水镇又探索实行“镇党委+村集体经济+公司”模式,引进大圣桃业公司,完善大棚设施,种植中蟠系列蟠桃,收益按投资比例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行“镇党委+公司+贫困户”模式,整合产业扶贫资金400多万元,恢复了109座大棚;实行“镇党委+公司+移民户”模式,整合移民资金300多万元,恢复了99座大棚。大棚以每棚每年6000元左右的价格出租,所得收入用于给贫困户和移民户分红,贫困户每户不低于540元,移民户每户不低于300元。

此外,赤水镇还探索实行“村党支部+群众”模式,发动周边群众承包66座大棚,种植甜瓜、普罗旺斯西红柿等农产品。如今,在小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带动下,小涨社区113户贫困户以及周边8个村527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全覆盖。

据了解,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渭南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共建设扶贫产业园1059个,探索形成了“村党组织+”“村村建园”“果园托管”等10多个产业扶贫模式,累计带动贫困户11.4万户38.19万人实现脱贫致富。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