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8 08:33:10
在习水县良村镇吼滩村猕猴桃基地里,赵继梅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扶着猕猴桃的藤蔓,咔嚓一声,果断地剪下一节缠绕、细弱的枝条,为主枝和猕猴桃果实留足了生长空间。
“我的工作就是给基地的猕猴挑们修枝整形。”赵继梅说,猕猴桃是多年生的藤蔓果树,要想每年都能优质高产,就要对其枝蔓进行更新替换,人为调控树体养分、树体空间等多方面影响结果的因素。修枝整形能帮助猕猴挑营养生长达到平衡状态,实现果树优质高产。
“基地务工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做的都是简单活,最重要的还是能照料家庭。”对于基地务工,赵继梅显得轻车熟路,家门口就业让她对这份工作倍感珍惜。
郁郁葱葱的藤蔓下,一个个经过修枝后的猕猴桃长势喜人。放眼望去,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在前些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荒坡,杂草丛生。
近年来,良村镇在脱贫攻坚中紧紧依靠扶贫政策,鼓励养殖大户利用荒坡荒山发展种植业,采用“大户带动”的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
与此同时,在回龙镇洞弯村的猕猴桃基地里,工人们趁着雨水丰沛的时机,正忙着补种补植和除草,为今年猕猴桃的丰产丰收做足准备。
“今年的产量在6万斤左右,产值预计达到40万元。”回龙镇龙滩合作社负责人刘洪明算了一笔账。下阶段,合作社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2021年进入盛产期,实现产量产值翻番。
小小猕猴桃,不光在良村、回龙扎了根,长成片,形成了村民致富增收的大产业。在马临、隆兴、桑木、大坡、仙源、寨坝等镇乡,它们也安了家,成为了群众眼里的致富果。
近年来,习水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因地制宜在全县范围内发展猕猴桃特色种植产业,不仅成为农民致富奔康的支撑产业之一,更成为不少贫困村脱贫产业的首选,让许多缺少产业支撑的贫困村实现产业零的突破。
目前,全县累计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以达3000余亩,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带动近500户群众参与其中,有效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巩固了脱贫成果。(文/图 谢永恒 杨丹黎)
在习水县良村镇吼滩村猕猴桃基地里,赵继梅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扶着猕猴桃的藤蔓,咔嚓一声,果断地剪下一节缠绕、细弱的枝条,为主枝和猕猴桃果实留足了生长空间。
“我的工作就是给基地的猕猴挑们修枝整形。”赵继梅说,猕猴桃是多年生的藤蔓果树,要想每年都能优质高产,就要对其枝蔓进行更新替换,人为调控树体养分、树体空间等多方面影响结果的因素。修枝整形能帮助猕猴挑营养生长达到平衡状态,实现果树优质高产。
“基地务工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做的都是简单活,最重要的还是能照料家庭。”对于基地务工,赵继梅显得轻车熟路,家门口就业让她对这份工作倍感珍惜。
郁郁葱葱的藤蔓下,一个个经过修枝后的猕猴桃长势喜人。放眼望去,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在前些年,这里还是一片荒山荒坡,杂草丛生。
近年来,良村镇在脱贫攻坚中紧紧依靠扶贫政策,鼓励养殖大户利用荒坡荒山发展种植业,采用“大户带动”的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
与此同时,在回龙镇洞弯村的猕猴桃基地里,工人们趁着雨水丰沛的时机,正忙着补种补植和除草,为今年猕猴桃的丰产丰收做足准备。
“今年的产量在6万斤左右,产值预计达到40万元。”回龙镇龙滩合作社负责人刘洪明算了一笔账。下阶段,合作社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2021年进入盛产期,实现产量产值翻番。
小小猕猴桃,不光在良村、回龙扎了根,长成片,形成了村民致富增收的大产业。在马临、隆兴、桑木、大坡、仙源、寨坝等镇乡,它们也安了家,成为了群众眼里的致富果。
近年来,习水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因地制宜在全县范围内发展猕猴桃特色种植产业,不仅成为农民致富奔康的支撑产业之一,更成为不少贫困村脱贫产业的首选,让许多缺少产业支撑的贫困村实现产业零的突破。
目前,全县累计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以达3000余亩,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带动近500户群众参与其中,有效保障农民收入,持续巩固了脱贫成果。(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