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6 18:40:00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申小燕 闫瑜涛
一程山水,一程收获。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来到了陕西省延长县交口镇枣坪村。当记者升起无人机,从空中飞"阅"时,栽种着山地苹果树的宽幅梯田,像一条从山脚盘绕到山顶的阶梯,给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增添了勃勃生机。陕西果业的最美风景,仍然在路上!
"过去,村民种玉米,地薄收成低,常年吃土豆、酸菜,靠上山采药材、打酸枣、挖野菜来维持生活。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和村集体分红,实现了'一份土地、三份收入'。可以说,在陕果的帮扶下,我们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既管饭,又能赚钱,明显地感觉到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我们离不开陕果!"见到记者一行,枣坪村党支部书记马宝成,先是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歇歇脚、喝口水,接着便拉起了家常。他口中的"陕果",就是陕西果业延安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陕果示范基地,已经达到了11万亩。
马宝成的"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与满足),既是延长县交口镇"政企合作"为脱贫攻坚持续加力的一个缩影,也是陕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典范。
"老园改造",实现"返老还童"
"秋冻屹梁春冻湾;石硫合剂疏花省人,免套袋技术省力;地膜盖一盖,多收千把块;务果不选种,累死落个空;栽树不管,腐烂一片,全园污染,连挖带砍,腰包不满……"这些顺口溜,是陕西果业延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世平在常年服务基层时,总结出来的"务果经"。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果农中广泛流传,让乡亲们受益匪浅。
▲陕西省延川县杨家圪台镇上大木村"老园改造"示范基地内开直播
高世平俨然是一位"果树医生",站在陕西省延川县杨家圪台镇上大木村"老园改造"示范基地内,他向记者介绍,"因为秋天冷空气占据的地方在屹梁(山顶),春天冷空气下沉,低洼处容易受冻,所以才有了'秋冻屹梁春冻湾'之说。通过石硫合剂疏花、免套袋技术、地膜覆盖,不仅能让老树'起死回生',还克服了果树常有的'大小年'问题,实现年年高产、稳产……"
"这里以前是残败的老果园,多年没有修剪,生长特别混乱,苹果产量和质量都不行,果农没效益。有个果农经营着这片一百多亩的老园,后来由于这个人腿受伤,没办法继续干下去了。2018年秋季,陕果集团延川公司将这个园子一半的土地流转过来,将其作为延川县'老园改造'提质增效示范点。"高世平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的技术特别简单,还挺实用,老果园一年就改造过来了,主要是成本还很低。"
"上大木村的老果园,经过去年一年的改造,基本实现'老园复壮'。目前,这个老园已经出现了丰产的景象。"陕果集团延川公司普泽塬场场长陈焕杰同样认为,他们在"老园改造"领域较为专业,且此种模式成本较低。
杨家圪台镇陈家塬村果农陈小虎感叹道:"陕果确实管理水平高!我在上大木村承包了20亩地,地点就在陕果这片园子的对面,但我务的果子却没法和这比。俺务果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看到残败果园居然还能'返老还童',现在才知道务果学问深。这个老园用上新技术,产的苹果基本都在85以上,关键每个苹果还很漂亮,真是少见!"他表示,今后要虚心向陕果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
"一联双带",实现"三有三变"
"我认为,落后就是资源,因为差距就是希望,落后就是潜力。交口镇过去总是在'翻烧饼',今年种玉米,明年养牛羊,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让现有土地资源'活'起来,还是要从土地里做文章。"陕西省延长县交口镇党委书记李东安告诉记者,把交口镇建成什么样的小镇?什么样的农村?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调研讨论,交口镇党委制定了建设"产业强镇、文化名镇、宜居大镇"总目标,按照"一联双带"思路,实现了"三有三变"。自此,2000亩土地撂荒问题也开始迎刃而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联双带",就是用改革创新思维指引集体经济发展、用系统统筹思维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的一个模式创新。"所谓'一联双带',就是支部联系公司、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李东安以陕西省延长县交口镇枣坪村的陕果基地为例,向记者介绍了具体做法:村支部以每亩200元/年从村民手中流转撂荒地,形成集中连片的地块,每亩增加100元集中流转给陕果集团建矮化苹果示范园,按协议规定,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每五年能为每个村各增加30万元以上集体收入,实现了"三有三变":即产业示范有引领,荒山变基地;务工增收有保障,农民变工人;集体经济发展有突破,穷村变富村。
▲杨凌西农瑞雪瑞阳苹果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吴万兴与陕果集团延川公司副总李进(右)查看基地瑞雪苗木长势
"过去,这里是不毛之地,连草都长不起来。我们流转土地后,进行了平整、翻地,经过广泛调研后重新规划,在这里全部栽植了瑞雪树苗,施肥后用地膜覆盖……"在枣坪村的陕果基地,陕果集团延长公司副经理呼杰告诉记者,"这些苗木的成活率达到了百分百,几乎没有一棵死树。我发现,瑞雪的抗性,比富士还要好一些,你看这些苗子的长势多好!我们有3500亩基地,到今年秋季要发展到一万亩,打算全部推广瑞雪、瑞阳、瑞香红品种。果园的授粉树,我们选择了锦绣海棠。"呼杰高兴地说,延长县约有30万亩果园,基本上都是红色的富士,而瑞雪是黄色的,这个品种的苗木长势喜人、树体强壮,其推广性还是很强的。
"一联双带"这个地方实践,正在开启政企合作、强强联合、携手发展的新篇章。陕果集团与市县紧密合作,着力建设产业扶贫基地,打造精准扶贫平台和路径。通过这个平台,农民既能通过土地承包费增加财产性收入,又能在基地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还能以国家扶贫资金入股分红。达到了当时能"解渴"、后续能"造血"的效果,并且使农民当年脱贫,长远有致富来源。李东安认为,以地方政府和陕果集团为代表的政企合作,堪称"破题之作",为"小苹果"打开通往发展快车道的"新大门",也为陕西苹果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核动力"。
"北扩西进",实现"一马当先"
"陕果旗下的苏丰农场,让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既绿了荒山,又富了口袋。"陕西省延川县乾坤湾镇经济发展站站长郝龙透露,经过扶贫公司与陕果两年多来的努力,2018年和2019年已经给贫困户和村民发工资和分红近100万元。乾坤湾镇苏丰村,已经成为周边村子羡慕的"明星村",产业扶贫带动作用也已凸显。
苏丰村的"跃迁",只是陕果在延川、延长打造的万亩果园产业扶贫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苹果"北扩西进"战略效果明显,成立于2016年9月的陕西果业延安集团有限公司,扛起了"北扩"的大旗,努力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振兴乡村产业的主力军。
陕果组建之初,按照陕西省政府"大企业、大集团引领"战略部署和打造"集育种、科研、生产、加工、贮运、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复要求,以"兴业富民、强企为公"为宗旨,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积极推进产业化建设。除了打好"苏丰村模式"这张"产业扶贫牌",陕果还在发掘助力乡村振兴的"农资配送牌"和"科技服务牌"。并在整合全省资源、打造产品矩阵、完善销售网络等环节完成全面布局,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整合闭环,搭建了苹果全产业链的完整版图。
"我们不光提供农资和技术,而且高出市场价一毛钱回收会员的苹果,打造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优质服务链,服务当地果业生产,要让群众后顾无忧,切实感觉到我们和传统农资不一样!"记者一行来到陕果农资交口服务站后,陕果集团农资销售总经理宋文章自豪地说,"这几年,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993861部队'(指老人、妇女和儿童)成为大部分农村的生产主力,有些人年龄大,出来不方便。对此,陕果实施了'千店工程'(计划今年建成陕果农资品牌店1000个),建设直达乡村的农资销售配送网络,打通农资'最后一公里',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他们通过县乡村三级示范、建立周年管理档案、现场示范观摩等一系列技术指导服务,使得果农在科学化、精细化种植方面有很大提升。
在"输血造血"于民方面,陕果争当排头兵、争做主力军。在提升苹果产业"后整理"水平方面,陕果同样积极主动作为,彰显国企担当,全力推动陕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记者一行来到陕西洛川苹果后整理示范区时,看到一个正方体结构的"庞然大物"超级震撼。"它叫3万吨自动化冰温立体气调库,是个50×50×50米的六面正方体的结构,采用了多项专项技术,是西北地区最先进、最智能的保鲜水果气调库,也是中国乃至全亚洲最先进的库体。"据陕西洛川苹果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申小梅介绍,根据延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强苹果产业"后整理"要求,他们公司是陕西果业延安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也是洛川区域内首家国有龙头苹果企业。
"这个3万吨自动化冰温立体气调库,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储藏更多苹果,具有保鲜化、智能化、高效化、自动化、节约化等优势,可实现一年四季无间隙供货。预计9月底就会投入使用,欢迎到时参观!"申小梅告诉记者,陕西洛川苹果有限公司积极打造苹果后整理建设示范项目,该项目分为果品产销服务中心、果品展示中心、科技研发中心、3万吨自动化冰温立体气调库,以及果品深加工厂。
数字无声,却最有说服力。陕果现已累计完成投资10.43亿元,建成果业示范基地11万亩,智能选果线18条,冷(气)库12.8万吨,冷链运输车83辆,产销服务中心9个,产销服务站16个,农资店(点)200个,陕果集市品牌连锁店156个。各类资产累计达到了40亿元,产供销、加储运农贸一体化运行模式基本形成。
"以陕果为代表的'国企力量'带贫益贫动能强劲,在新品种引领、技术和服务、苹果产业后整理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前列,为陕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强势赋能'。"延安市果业中心副主任王建锋表示,"前端,我们提出了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2020年至2022年,建设村组100亩、镇乡1000亩、县区10000亩苹果高质量发展核心区),把果农镶嵌在全产业链上。后端,要做好苹果产业后整理工程,解决'好苹果没有卖出好价钱'这个问题。"
▲陕西省延川县乾坤湾镇经济发展站站长郝龙(右)介绍苏丰村产业发展概况
助力脱贫攻坚,陕果一马当先。陕果成立以来,已带动5088户15648名群众增收10630万元。累计为延安1352户3035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累计向贫困户发放劳务工资1286万元,入股分红资金951.7万元。陕果"借地还果"、"入股分红"、"科技服务"等10种扶贫模式,受到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世平透露,"我们致力于搭建'陕果集市'品牌连锁店、'陕西果业电商'、'陕西果业大数据'、'陕西果业产销服务'、'陕西果业品牌推介服务'五大营销平台。今年,陕果计划在北京、上海、广东、内蒙古、湖南、湖北、福建、海南、宁夏等地新建水果配送中心15个,批发档口15个,陕果集市品牌店150个,并依托'一带一路',开发国际贸易市场。"
果业既是绿水青山的生态产业,更是金山银山的致富产业。"我们非常看好瑞雪、瑞阳、瑞香红等苹果新品种的综合性状,今后要大面积栽植新品种,并要加强苹果产业后整理,通过全产业链带动果农实现全产业的增收,以带动苹果产业向更高档次、更高品位、更高层次发展。"展望未来,高世平对瑞雪、瑞香红等"国字号"苹果新品种的推广充满信心。
▲陕西洛川苹果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申小梅讲解苹果后整理建设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