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15:29:25
满树“黄金”挂枝头,又是一年丰收景。走进江口县闵孝镇长岗岭村黄金蜜李种植基地,只见20余名工人背着背篓穿梭在果林里采摘黄金蜜李,丰收场面十分热闹。能在山旮旯地把黄金蜜李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这对严佳伦来说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立志创业,铺就发展致富路
农民出生的严佳伦,从小家境艰难、生活困苦,为谋求生计,初中毕业后便早早外出闯荡,因一股敢闯敢拼的韧劲儿,很快就得到了工厂老板赏识,一家4口人生活逐步好转,还有了一定积蓄。打工多年,严佳伦心知肚明,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为此,他萌生了回乡发展的想法。
将想法与家人沟通后,善解人意的妻子十分支持,这让严佳伦吃了颗“定心丸”。国家实施启动精准扶贫工作后,严佳伦感觉到农村发展的机会来了,这更加坚定了他回村创业的信心和决心。2014年,务工回家的严佳伦开始着手谋划产业发展,经过多次到湖南、重庆、贵阳等地考察学习后,决定在村里流转20亩土地试种黄金蜜李,在外打工的积蓄用完后,还欠下了银行4万元贷款。
没有经验,不懂技术,如何修剪枝叶,如何防病治病,如何施肥喷药等问题接踵而至。办法总比困难多,严佳伦积极参加镇里组织的扶贫产业培训,还从书店购买相关书籍进行自学,通过4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严佳伦试种的黄金蜜李因品质好、口感佳,才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当年他还清了银行欠款,还赚了5万余元,成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示范带头人。倾情付出,凝心聚力断“穷根”
致富不忘乡亲,作为一名长岗岭村村民,严佳伦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他深知,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纵深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上政府对产业扶贫的政策,一定要抢抓扶贫机遇,为村里做点什么。
为了更好地帮助村里发展产业,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严佳伦毫不保留地把种植黄金蜜李的技术无偿教给乡亲们。
作为村内的一份子,就是要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2017年9月,在严佳伦的带领下,长岗岭村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扶贫模式,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劳力技术、“精扶贷”资金入股到合作社,推行抱团发展,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当年,全村养殖有土蜂200余桶,年产蜂蜜2200余斤,种植黄金蜜李350亩,目前,已进入丰产期,年产量10万斤,村集体经济综合年产值将近50万元,每年通过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50户155人就近务工增收,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心系群众,身体力行强志智
今年44岁的刘政权,是长岗岭村白岩湾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有3口人,妻子早年去世,和两个儿子相依为命。刘政权没有文化技术,靠卖苦力把两个儿子拉扯大,看着儿子们长大成人,他却落下了一身病痛。
“之前严佳伦找到我,让我来合作社养蜂。”刘政权说,“像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老农民,除了务农种田,什么技术也没有,养蜂这个活路我想都不敢想。”在严佳伦耐心引导下,刘政权加入了村级集体经济蜜蜂养殖基地,负责蜜蜂养殖,月工资1500元,不忙的时候还可以兼顾家里的一些杂事。
随着村级集体经济黄金蜜李和蜜蜂产业基地效益日渐提升,村里的贫困户们都加入到了产业发展的大军中,全村13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内生动力被激起来了。截至目前,通过严佳伦领办的合作社辐射带动,全村已养殖蜜蜂200桶,养殖肉牛200头,种植油茶320亩,种植黄金蜜李350亩。覆盖贫困户137户492人,带动贫困户就业120余人。
“和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我心里才踏实,没有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啊!”严佳伦说,精准扶贫重在扶志与扶智结合起来,只有多付出一点,多帮助一点,扶贫才能落到实处,脱贫致富才不是一句空话。
(实习生:谷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