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1:05:22
小时候他是放牛娃,长大后他打过工、种过菜、做过菜生意,如今他成了远近闻名的“鸡鸭司令”。
“少说点嘛,每年养鸡养鸭,纯收入至少10多万元。”渝北区石船镇凉水村村民王夕兵今年52岁,精神头儿不输年青人,讲起养鸡养鸭的成功经验,那是滔滔不绝。
抓住时机,闲置资源成天然养殖场
“我是农村长大的,看着土地闲置起就觉得太可惜了!”王夕兵说,多年来他在渝北区两路一带做菜生意,接触了不少收购鸡鸭的商户,看到老家凉水村由于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土地资源闲置,便想利用这些地块搞养殖。
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认可,也得到了凉水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村里小学的校舍闲置已久,王夕兵经过争取,得以允许用作饲养鸡鸭的场地。校舍附近的几百亩闲置田地,也成为鸡鸭成长的天然养殖场。
“养鸡鸭场地广阔,养大了不愁销路。对于搞养殖,我至少具备了两个最为有利的条件。”王夕兵说,“至于养殖技术,我可以向书本学习,向‘前辈”取经,这也不是个问题!”
钻研技术,把养殖风险降到最低
“在鸡苗鸭苗买回之前,我就对养鸡养鸭的技术进行了认真钻研。”王夕兵先后买回了10余本关于养鸡养鸭的技术书籍,随后一门心思埋头学习,还专程到成都等地一些养鸡养鸭大户家中去拜访“取经”。
“养殖项目‘上马’之前,必须把技术要领这项功课做足。如果没有掌握技术就急着盲目干,一定会风险大增。”他说,养鸡鸭的关键是做好疾病防控,如鸡苗鸭苗购回时要打一次防疫针,养殖一个多月后还须打一次。“这些关键要诀一点也不能含糊,一只家禽也不能漏过。”
为了提高鸡鸭的品质,王夕兵用稻谷、玉米等传统饲料投喂,同时添加中草药预防疾病,这样喂出的鸡鸭体格更健壮,肉质更鲜美。
为节约投资成本,王夕兵还利用闲置田块,种了10多亩水稻,为鸡鸭提供了丰富的食源。
由于养殖场地广,养殖技术到位,自2018年初饲养鸡鸭以来,王夕兵从最初养殖1000多只鸡鸭,发展到如今养殖8000只的规模。
善于营销,线上线下结合更走俏
养殖上了规模,市场销路更是重要。“我养殖的鸡鸭一直不愁销路,主要是在营销上下了功夫。”王夕兵说。
王夕兵在做菜生意时结识的鸡鸭销售商户,成为他销售的主力军。同时,他自己也到渝北两路、鸳鸯、翠云、寸滩等地的小区大力推销,得到了多个小区居民们的认可,有的直接电话联系购买鸡鸭成品。
除了线下销售,他还玩起了快手,学会了发视频、做直播,有的小视频点击量上万次,扩大了他家鸡鸭的影响力,促进了线上销售。
“目前,我饲养的鸭子品种有江苏麻鸭和北京鸭,即将出栏的有300余只,有500只鸡也将上市,欢迎广大市民前来采购。”王夕兵说。
通讯员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