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17:00:30
近年来,静宁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逐步形成了“县有主导产业、村有致富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创收技能”的产业扶贫大格局。止2019年底,产业收入占到贫困户年收入的80%以上。
突出到户产业培育,夯实脱贫增收基础。坚持把“牛、果、劳”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围绕“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思路,2018至2019年累计发放产业到户资金4亿元,户均达到 2.4万元,人均达到6120元,扶持全县未脱贫贫困户新植果园2.31万亩,种植全膜玉米5.48万亩,全膜洋芋6.7万亩,牛、猪饲养量达到1.96万头。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脱贫带动能力。把培育新型主体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健全产业扶贫体系、助力农民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按照“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市场运作的“静宁模式”,扶持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1家,在226个贫困村规范提升合作社557个。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筑牢脱贫基层基础。统筹整合村级发展、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专项、涉农整合等各类项目资金2.2亿元,通过入股新型经营主体或自建经营的方式,带动村集体发展种养产业、农机服务、统购统销等项目,广开增收渠道,增加集体收入。目前,33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万元以上。
落实农业保险政策,提高脱贫兜底保障。坚持把农业保险作为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有效措施,大力开展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工作。2018、2019两年累计支付理赔4191.29万元。2020年开展保险品种16个,累计实现签单保费5733万元。
创新产销对接模式,拓展群众增收渠道。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2019年建成果蔬保鲜库31座、贮藏能力2.42万吨,购置冷藏车19辆。积极申报静宁苹果列入“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常津、红六福列入“甘味”知名企业商标品牌。
加强科技培训指导,提升脱贫增收能力。坚持把技术指导服务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以贫困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为重点对象,近3年来培训农民“科技明白人”1.1万人。采取建立技术人员包村联户制度、组建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等方式,为贫困村派驻农业科技人员226名,做到了农业科技服务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
(实习生:谷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