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09:23:52 张力军
时近秋分,秋阳高照,云淡天高。
9月15日上午,位于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的春新生态家庭农场内弦乐声声、笑语声喧。作为农民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一的春新生态家庭农场第四届金秋捕蟹节正在这里举行。
农场总经理张春新向参加活动的300余位嘉宾介绍了农场的基本情况。春新生态家庭农场始建于2012年4月,农场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努力发展成为集稻渔综合种养、农民培训、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四位一体”的三产融合型现代农业企业,现已拥有固定资产2800万元,高标准农田500余亩,农机设备30多台套,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800多万元。被评定为吉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省级示范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全国绿色生物防控技术示范区。
自创立以来,农场注重生态效益,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条。把水稻种植与生态稻渔结合,生物防控与立体种植搭配,生产加工所有流程严格把关,把水稻种植与生物营养相搭配,形成了以生产“零药绿色营养米,百姓放心生态米”的主导经营理念。流转优质稻田500余亩,选种、育苗、播种、灌溉、收割等所有流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通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统一稳定,产品供应渠道系统规范、快捷;所辖土地日照充足,土质肥沃,通风良好,同时通过科学排布周边的沟渠和池塘,放殖肥水的鲢鱼、鲤鱼和泥鳅鱼,并通过鱼类产生的粪便浇灌稻田,保证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有残留的化学肥料和农药,从而生产出绿色营养健康的大米。
农场的种植方式、水土条件及周边环境完全符合绿色水稻生产技术要求,通过科学使用生物防控技术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昆虫信息素(性诱剂)、黄色诱虫板、太阳能灯光捕虫器、昆虫性诱电子智能测报系统等方式防治病虫害,降低了农作物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因农药残留所造成的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保护了生态平衡,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了水稻品质,从而生产出绿色营养健康的“蟹满田”蟹田大米、“果米营”牌生态大米。在给消费者带来放心的绿色大米和环境优美的休闲观光场所的同时,还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等多方面的社会效益。
农场的蟹田米处于原生态的生长环境,通过土地平整,合理的改造四周排布沟渠和稻田,岸基上栽植多个品种的果桑和其他树种,水里放殖肥水增重的鱼、虾、龟、蟹、蛙等,形成“池埂种桑,桑叶养蚕,蚕蛹喂鱼,塘泥肥桑”的生产结构或生产链条,二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达到鱼蚕稻兼取的效果。
农场的禽畜生长环境生态无污染,千余只鸡鹅雁猪饲养在玉米高粱地间,牧草和秸秆都是优质的饲料。形成地植草、草喂鹅、鹅排粪、粪生肥、肥养地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实现了体内循环的发展方式,推动了生态农业建设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在当天短暂的捕蟹节仪式过后,百余名男女老幼一起下到河道里开始徒手捕鱼抓蟹,欢声笑语不断,惊喜与快乐相连,参与者们无不流连忘返。随后通过称重,对捕鱼抓蟹能手进行了颁奖,把活动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