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乡村少年宫:孩子们放飞梦想的舞台

2020-10-19 17:39:57   

电脑操作机器人、书法描绘家乡的美、绣针织出梦想天地,这些技艺,已经成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中学乡村少年宫孩子们的看家本领。从发掘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到掌握一项特长,乡村少年宫成了农牧区孩子们放飞梦想的舞台。

飞船、太空站、宇航员……在共和县中学乡村少年宫机器人活动现场,两名学生正在电脑上设置参数,六名学生分别在沙盘四侧当起安装工,经过巧妙对接,不一会儿,一艘“巨型”飞船已拼装完成,紧接着有学生启动连接火箭,经过两次航线位置纠正后,随着老师的指令,火箭携载飞船从基地出发进入运行轨道。经过这一气呵成的操作,学生们顺利完成了机器人课程中的太空主题活动。

指导老师丁爱宁告诉记者,学校通过机器人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在创作和游戏中学习编程。活动课主要配套EV3软件,支持模块化编程,让低段学生学习编程更加容易。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参数编程让各种机器小车动起来,并按照指令完成任务。尤其是在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时代,机器人社团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能力,也受到了学生的极大喜爱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初一年级的田泽旸是机器人活动课的爱好者之一,他说:“我对机械有着极高的兴趣,小学开始就参加了机器人社团,到了初中依然选择了这门活动课。通过在机器人活动课程中系统学习编程,学会了参数设计,也激发了对学习数学、物理的兴趣。”

共和县中学德育处主任王国栋表示,乡村少年宫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因此,共和县中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跆拳道、文学社、舞蹈等20多个社团,配备110名老师负责社团活动课程,坚持做到让每名学生掌握一项特长,培育有情怀的人才。乡村少年宫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场地,更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兴趣爱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怎样把乡村少年宫建设得有特色、有活力、有后劲、有品位,让孩子们更愿意走进少年宫,这是倒淌河民族寄宿制小学副校长完玛多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说,乡村少年宫不仅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要让他们发现美,认识生活中的美,从而提振农牧区学生的精气神。

倒淌河民族寄宿制小学的书法课堂上,老师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孩子们写一手好字的重要性:坐姿要端正、食指的位置不要太高、手要握成一个半封闭的圆形……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坐在书桌前,凝神屏气,用心书写着每一个笔画……

“近几年,我们带领孩子们学习书法、绘画、手工艺制作等课程,走进网络博物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打开孩子们的眼界,这样的方式对涵养农牧区孩子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完玛多杰说。

从过去单一的学科课程,到如今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并重,共和县乡村少年宫为莘莘学子打开了一扇放飞梦想的窗户。截至目前,共和县已建成9所乡村少年宫。当地各学校按照“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以德育人”的要求,以“学生需什么、教师会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原则合理设置活动课程,使共和县乡村少年宫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发挥公益性、普惠性的作用,针对农牧区青少年开展德育、文艺、体育、科普等活动,为农牧区青少年接受课外教育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乡村少年宫融入本土文化、乡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也让农牧区学生玩有去处、学有所获,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兴趣特长,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这种以文化育人的形式为共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奠定基础。

(实习生:谷幸)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