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4 14:43:38
干菜、腊肉、百花蜜、手工艺品,整齐的摆放在展台上,吸引了不少人参观的目光。“百花蜜是遵循土法养殖的蜜蜂,采集秦岭中各季节的花蜜精制而成的。香味独特、品质上乘。”“腊肉是用农户散养的土猪肉,经过松柏、果壳等燃烧后的烟,熏制而成。肥而不腻,回味余香。”10月23日,在第27届中国杨凌农高会B馆,西安云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镇巴项目的展位上,该项目负责人王欢乐正在向参观的观众介绍陕西省镇巴县特有的农副产品。
镇巴展位
“这次我们来参加此次农高会,是给大家推介镇巴县和镇巴的产品,同时让大家了解镇巴电商发展的模式。希望能通过此次展会让更多的人认识镇巴,了解到镇巴优质的农特产品,拓宽镇巴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镇巴电商模式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镇巴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创业投资者去镇巴投资兴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王欢乐向记者介绍道。
百花蜜
陕西省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为汉将班超的封邑,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建陕南县,国土面积3437平方公里,境内有汉族、苗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民族居民,其中镇巴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
镇巴风光
“秦南界蜀亘巴山,入境盘龙小终南”。独特的地理区位造就了镇巴神秘的生态文明和富饶的物产资源。镇巴盛产茶叶、木耳、核桃等农副产品,有高山富硒茶园13万亩,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镇巴腊肉、树花菜、黑木耳、花魔芋、香菇、大黄、天麻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筒酒、紫芯红薯等特产畅销国内。
近年来,镇巴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了茶叶、魔芋、畜牧、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形成“4+X”产业布局。如今,镇巴茶叶、魔芋、中药材面积分别达14.5万亩、10万亩、23万亩,生猪、山羊、肉牛年饲养量分别为55万头、17万只、6.5万头,带动4.03万户群众参与经营发展,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了一条产业崛起之路。
茶园
镇巴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自2016年以来,镇巴县紧抓农村电商发展机遇,以自身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势,通过专业供应链聚合本地优势产品,始终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作战模式,扎实推进消费扶贫。依托电商企业,对接专业综合性电商、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等平台,搭建电商扶贫服务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销定产、以销促规模化、标准化、网货化、品牌化发展。从供应链的前端切入,规划农产品销售网络的布局与扩展,实现供应链“拉动”的反向定制模式,通过三产倒逼二产和一产的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县域电商发展与电商扶贫工作,成为山区贫困县探索发展的新路径。
腊肠
镇巴县电商发展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电商进农村项目为契机,不断壮大电商发展队伍。镇巴县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依托,建设了服务功能完善的镇巴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物流仓储分拣公共服务中心、镇村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与政府合作管理桥梁作用,强化电子商务产业的后续发展规范管理,通过提供前期零门槛、免费加盟、免费入驻等服务。鼓励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贫困户、返乡青年入驻秦南易购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店创业,吸引县域商家、企业入驻电商平台,采取“个人+网店”、“实体店+网店”、“企业+网店”的模式,加大创业扶持和扶贫信贷支持,打造一批电子商务示范网店,带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双线”作战,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做好农产品专营店、直营店、进超市等“线下”销售的同时,高度重视互联网“线上”销售。通过支持秦南易购电商平台建设,“我为农产品代言”、“陕货淘宝直播购物节”、网红美食节、网上茶博会和农产品推介会等系列活动,不断打开网销渠道,在南通建立了“农产品直销店”,形成了农特产品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销售格局,农产品线上线下两个销售渠道逐步融合,茶叶、树花菜、香菇等农产品线上销售占销售总额的60%。
三是扎实推进电商扶贫体系建设。依托本地电商企业,建立了“电商龙头企业+镇村电商服务站+农户”的电商扶贫体系,与贫困户签订代购代销协议,镇巴百事通等龙头企业帮助镇村电商服务站运营销售,促进贫困户增收节支。借助首届陕西网上茶博会、县长直播代言、“扶贫集市”等线上线下活动,开启产销对接新模式。完成消费扶贫183.7万元,认定扶贫产品41个、供应商20个,线上线下累计销售额1568万余元。
镇巴县探索的供应链“拉动”的反向定制模式,适宜山区县、深度贫困县、电商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产品商品化与品牌化程度较低,产品种类丰富,但单品体量较小、而且不集中,产业组织水平较低的区域。该模式与镇巴县实际条件吻合,是一条因地制宜,具有独特发展基因的模式,对于广大山区贫困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