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4 16:13:05
10月22日,在杨凌农高会D馆内,陕西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成果展亮相。50位驻村第一书记带来了村上最有特色的农产品,为农高会增添色彩。
土蜂蜜、干香菇、葛根块,一个个包装精美,再也不是原来的“土样子”。10月22日,西安航空基地驻蓝田县葛牌镇瓦屋庄村的第一书记成酉锋热情洋溢地给逛会群众介绍着自己村里的特色农产品。
“今年我们带来的农产品,从包装到品质都全面升级了。我是第二次参加农高会了,去年带了一些原生态土蜂蜜参展,但是从品质和包装就明显不成熟。每年来参加农高会,不仅仅是为了推广产品,更重要的是想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知识,再带回村里,帮助村民提升,让我们的农产品变成精品,也可以卖个好价钱,让村民们的钱包鼓起来。” 成酉锋说,“这不,今年带来的农产品,还注册了自己商标。”
说到土蜂蜜产品,成酉锋已然成了半个专家。在四年多的驻村工作中,他思考最多的,就是自己要如何努力,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记者了解到,瓦屋庄村地处秦岭深处,村里耕地面积少,土地瘠薄,村民长期生活贫困。“我们村地处秦岭深处,不利于发展传统农业,但是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正好可以发展中蜂养殖。”
成酉锋与村干部经过考察调研后,最终锁定中蜂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种植和农家乐等项目。在他的带领下,瓦屋庄村大力发展中蜂养殖产业,目前全村养蜂规模350箱,中蜂养殖产业收益近20万元,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鲍永均是中蜂养殖这项“甜蜜事业”的直接受益者。前些年,鲍永均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母亲年事已高,两个女儿还在上学,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他一人身上。
“刚驻村那会,我走访村民,看到鲍永均一家人还住着危房,他对生活也没有什么信心,日子得过且过。后来,在政策的帮助下,他的危房得到了改造,我们也不断鼓励他借助扶贫好政策自力更生。” 成酉锋说。
在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下,2017年,鲍永均开始尝试发展中蜂养殖产业。如今,凭借着辛勤劳动,鲍永均家养殖了100余箱中蜂,他家的蜂蜜不仅上了西安扶贫超市蓝田店的货架,还上线了企业团购和社区团购,产品十分畅销,他的生活现状全面改善。
“在我们村里,像鲍永均这样通过养殖中蜂而改善生活条件的村民还有很多,这是我们的‘甜蜜事业’,也是我们的致富法宝。” 成酉锋说。
在瓦屋庄村,除了养殖中蜂,成酉锋和村干部们还瞅准了食用菌种植。说干就干。2018年,他们带领群众开始建设香菇大棚、发酵棚和冷库等基础设施,进行香菇菌棒的加工、接种和发酵等一系列工作,又提前联系农贸市场拓展销路,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新路子。到了年底,瓦屋庄村22户68名贫困群众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整体实现“村退出”。
在成酉锋和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瓦屋庄村建立起南岭地区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大力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2019年9月,香菇迎来丰收,头一天就出菇400余公斤,整个生产季产量达到25万公斤,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群众工资近30余万元,吸纳入股的贫困户也得到2.7万元分红。
与此同时,瓦屋庄村以“政府+企业+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直接从贫困户家中收购特色农产品,通过实体店和网店进行销售,以消费扶贫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困难群众增收致富。
10月23日上午8时30分,农高会各大展馆刚开门,成酉锋就急忙逛起来。这次来农高会,逛遍每个展馆,也是他的工作任务,因为他要通过这次的交流学习,找寻合作商,同时,为村上采购最先进的蜂蜜加工过滤机器,来进一步提高蜂蜜的品质,把蜂蜜做成精品礼盒是他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