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2020-10-26 09:17:13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是第27届杨凌农高会的主题。这几天,众多涉农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纷纷将自己的涉农新成果在农高会上展示、推介,借助农高会这个国际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辐射、推广。

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茶产业开发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本届农高会上,除了展示展销茶叶外,还有茶多酚提取物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深加工产品。

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苏一然说:“它利用的是不能制作品饮茶叶的原料,但这部分不是说它没有价值,提取出来这部分茶叶里面的茶多酚,可以把它当做食品添加剂或者是药品的原料。含量98%以上的茶多酚,是天然的抗氧化剂。”

将科技成果转化并运用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当中,不仅使企业的产业链延长,还为茶农带来了效益。苏一然说:“相当于让以前不能用的茶叶,给农户带来更多的价值。原来只有两、三个月的茶叶生产季能从我们这里获得收入,现在变成六个月了。我们的带贫人数是164人,近两年的人均增收是4800元。”

创办于1994年的杨凌农高会,展会层次水平、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累计吸引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和研究科研单位参展参会,展示项目及产品超过17万项,总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近年来,每年参展参会人数均超过150万人次,农高会品牌价值达870多亿元,已成为全球农科领域的盛会。

在每年的农高会上,众多涉农类的高科技企业云集,今年也不例外。在农高会C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区展示的“西安都市农业试验示范站智能果园物联网服务平台”,大屏幕上时时显示着西安市长安区的果园情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瑾介绍说:“在长安区,它有一些环境监测和一些生产信息的监测,以及专家诊断、虫情监测。它里面布了非常多的传感器,后期不光能够监测生长,还可以为专家模型构建提供数据基础。”

所谓“作物生长专家模型”是指依据大数据,在某一环境下,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并根据植物生长状况给予温控、光控、灌溉等智能管控。胡瑾说,以往的智能监测只能根据现场情况做预判,但现在,这一平台则融合了专家知识,实现按需调控。对于使用者来说,既减少人力,又增加产量,很实用。

胡瑾说:“我们在火龙果园做了一个旧棚改造,原来六七个棚需要四个人,现在只需要一个人。而且他把专家模型加进去,会自动做这些处理。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就是没有人去种这些地,那这些活儿谁干?所以一定要用信息化、大数据。”

一个个新颖的项目,使农高会充满着浓浓的科技味。在农高会农业高新科技展上,集中展示着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教育部直属高校助脱贫攻坚成果、全国知识产权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中科院展团、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成果、智慧农业、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展等,他们在展示的同时,也在借助农高会平台辐射、推广,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天雄说:“通过邀请部委组团参展、邀请国外涉农机构、企业以及驻华代表参展,全面展示国内外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传播农业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动态、新趋势;通过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信息发布,推进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在农高会上,大家抓紧会期的时间,洽谈合作、寻找机遇。

在“苏桂鄂陕四省农业科技对接交流会”上,作为江苏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除了介绍无土栽培、智能温室等新技术、新设施外,还推介了他们创建的1+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模式。

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笠说:“1+X模式是在一个地区建设一个核心示范区,然后围绕核心示范区,我们布局到2万亩,以村为单位,实行一村一品或一镇一品,打造统一规划‘X园区’,将农户和有志于投资于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都纳入到我们整个的公司发展体系当中,利益共享。”

陈笠说,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将农业工业化、产业化,使农产品产量较传统种植翻了3到5倍,给农户带来不小的收益。希望借助农高会将这一模式向更大的范围推广。

云上农高会展示是第27届杨凌农高会的最大特色,为农科盛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农高会开幕仅两天,已有6800多家企业入驻云上农高会,累计全网浏览量4005.98万人次,实现线上交易达到2.99亿元。

数字的背后是农高会的再一次创新。展示、推介、交流、合作······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66668a12c4889c28dc0447b39f202994.jpeg

第27届杨凌农高会。

84937c6099f9508f801bce5aef9088b5.jpeg

苏一然在农高会上展示推介新产品。

cec39de4e282af30e357b79e6decdcf0.jpeg

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及深加工产品。

34bb241eb211e392cabbbe6fc2f55788.jpe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区。

09a8d25c74d0c9128871362ea491c21a.jpe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瑾介绍农业立体耕作系统。

9809bbfc997eae20ed69ebdb2771d160.jpeg

西安都市农业试验示范站智能果园物联网服务平台。

927681b7c5cd25cc337d10dd7f8bc602.jpeg

西安都市农业试验示范站智能果园物联网服务平台实时显示植物生理量。

2d1ad3520a56c2c59e237460cf896cdb.jpeg

智慧农业展览吸引着参观者。

373fdfab46b59f50c68812db4f76eb23.jpeg

云上农高会平台。

(实习生:谷幸)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