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凝聚共识

2020-10-30 14:34:15   

编者按

当前正值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过渡期,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因时而变。顺时应势,全国和地方政协委员纷纷履职尽责,线上线下认真调研,积极回应农村群众关切,在每一场专题协商议政会上,针对事关农村基层社会发展与农民群众民生福祉的具体问题,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今日本版梳理金秋时节全国政协专题协商座谈会涉农议题,为读者呈现委员们关注民生、参政议政的精彩故事。

金九月银十月,全国政协陆续召开的两场专题协商座谈会格外引人关注。先是“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专题协商会于9月18日召开,继之则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双周协商座谈会于10月15日召开。特别是前者,系全国政协2020年度4个最重要协商议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记者追踪两次协商议政座谈实况、梳理与会现场政协委员和参会基层代表及专家发言后发现,各地政协委员紧扣协商议政主题,通过线上线下认真调研,履职尽责给出的建言和思考,早已超越单纯的乡村文化建设和破解农产品“卖难”范畴。他们口中娓娓道来的基层调研经历和地方实践故事,可谓一应俱全:从“富口袋”到“富脑袋”,从守住乡愁到留下文脉,从赓续传统到完善治理,从党建引领到志愿服务,从非遗技艺传承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年轻新农人精准培养到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从文化供给侧调整到农业供给侧改革……委员们的建言资政内容事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方面,实质是为乡村全面振兴培根铸魂、凝心聚力。

改革供给侧的建言故事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展开协商议政。11位政协委员和特邀代表围绕农产品供给结构、品牌建设、流通体系、市场监管等建言咨政。近70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

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怎样才能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围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在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之前,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调研,实地考察内蒙古、吉林4个地市、13个县区的农牧企业、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并召开不同层级座谈会。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原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坦言,农产品“卖难”问题成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需失衡,供给与需求不完全适应。

伴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和农产品消费升级,过去那种只管生产、不问需求,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效益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陈晓华建议,必须注重发展规划引导和产业政策引导,以需求为导向,引导农民按需生产,打通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参与民革中央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辽宁省大连市副市长温雪琼表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深加工不深,初级产品多,“大米只是大米,香蕉还是香蕉”现象普遍。“要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必须推动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延链融产,增强产业动能;注重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形成多层级乡村产业‘新雁阵’……”

事实上,政协委员建言的供给侧改革,并非仅限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同样包括对文化供给侧改革的恳切建言。全国政协“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专题协商会上,100余位全国和地方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等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和安徽、湖南、贵州分会场参会,21位委员、专家和基层代表发言,近70位委员通过移动履职平台发表意见。

全国政协机关挂职安徽省舒城县青墩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章程,作为基层代表,在安徽分会场连线参与,讲述青墩村今年组织3场文化活动的故事:送戏进村,才来20多人观看;送电影进村,观众更少了,跳广场舞的妇女,宁肯坐一起聊天,也不去看电影;“七一”当晚村里办联欢,演员都是群众,一下子竟然来了500多人……李章程的一席话道尽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窘况。

在他看来,3场活动效果迥异,主要区别在于群众有没有参与,参与程度深不深。“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注意供给侧的问题。”李章程说,“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变化,需要更加有效的供给。”

无独有偶。湖南省政协常委,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走访调研多个乡村,并将湖南省双峰县的黄马洲村农家书屋和长来村家风馆等经验做法通过视频分享给与会人员。“近年农村文化环境持续向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巨大,但也明显存在供需错位等问题。”胡彬彬表示,从全国情况看,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供给不足,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存在与农村实际文化需求脱节情况,不对“胃口”,文化设施使用效率普遍偏低,供不适需。必须精准对接农村实际需求,化解供需错位矛盾。

留住年轻人的施策故事

受全国政协办公厅委托,今年夏天,贵州省黔西南州政协围绕“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协商主题深入开展调研。贵州省政协委员、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协主席陈国芳在协商会贵州分会场兴义市洒金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场连线时介绍说:“在搬迁过程中我们感到,移民只有在文化上融入,才能在安置点扎稳根……”

贵州省兴义市义龙新区楼纳村农民黄正权是国家级舞狮传承人,他表示,现在村庄建得美,文化场所建得好,“但是要组织表演很困难,演出也没人看。”从“富口袋”到“富脑袋”,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

住黔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是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她带领村民办起酒厂,带领全村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发展集体产业、接续乡村振兴的共同富裕道路。在她看来,发挥文化力量,促进产业兴旺,村里的年轻人自然而然就留下来了。

“我们村已经没有在外务工的了。”余留芬表示,“我们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大喇叭一喊,90%的村民都会来参加。”由退休文艺工作者和村民共同组成的村歌舞团,时不时就表演一场。“我们村的人,都会唱彝族敬酒歌,唱出生活富裕后的喜悦。”村里还办起夜校,并定期组织篮球比赛等。

谈到建言献策,余留芬建议,对各地开发利用特色资源给予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陈国芳建议,国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实行差异性政策,继续重点倾斜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文化关爱服务、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乡土人才培养、文体活动广场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流动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为重点,编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规划。

在全国政协委员马邦河看来,近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增收了,民族文化也得到传承。他认为,在丰富文化产品、延长文化产业链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非遗扶贫,一头连着党中央的民生政策,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文脉赓续。近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聚焦脱贫攻坚,通过支持以传统工艺为主的非遗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地建设非遗扶贫工坊,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和居家就业。全国政协委员张妹芝建议:下一步,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升级为非遗工坊,纳入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培育扶持学得好、留得住、干得强的非遗工坊带头人。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一代参与。”在本次专题协商会的会前实地调研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组督学丁元竹注意到安徽省潜山市招募青年志愿者作为文化辅导员,活跃在全市16个乡镇文化广播站和164个行政村,服务乡村社会,繁荣乡村文化,志愿服务得到群众认可。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建设一支“能创新、用得上、会干事”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按照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工作安排,今年以来,民革中央围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先后赴青海、四川、江苏、广东、重庆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并组织部分民革省级组织、民革党员中的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民革党内外“三农”专家深入研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作主题发言时,建议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五项具体建议里,包括创新培育机制,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强化社会服务,建立“一站式”涉农服务超市等。

作为以农产品起家的新电商平台,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农业数字化改造需要既懂农业也懂电商的数字农业“新农人”。“建议相关部门加大资源倾斜,各头部电商平台专人专岗,构建政府、高校和电商平台等通力合作的新培养模式,破解‘销售难’的人才瓶颈。”

激活新动能的治理故事

今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带领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围绕“发挥文化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专题,赴安徽、湖南两省调研。调研归来,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福连深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关键。应从适应农民的文化需求、适应农村的发展现状、适应文化的特点规律入手,切实增强抓文化建设的主动性、针对性、持续性,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全国政协委员田进建议对农宣传宣讲文化道德更需接地气,要继续发挥好农村大喇叭的作用,重视开发移动端“三农”场景新应用。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际瓦则建议,有效整合民俗节庆中的人文资源,活态化传承民俗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向上向善的中华人文精神。

新乡贤,是接续传统、连接现代、改善乡村治理的有益力量。全国政协委员阮诗玮建言,搭建乡贤回归与干事平台,挖掘新乡贤文化内涵,梳理总结历代乡贤精神遗产,鼓励和支持新乡贤辅助乡村治理和公共事业建设。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美丽乡村”不应千篇一律。全国政协委员郑大发建言要留住乡村文脉,“珍惜每个村庄的个性、特色和传统,倾听农民自己的需要”。

传统村落是乡土文明的地标,全国政协委员吴尚之认为,要坚持保护优先理念。吴尚之以调研过的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为例,旅游公司将20%的门票收入作为文物保护基金,8%的门票收入用于村民分红及村民养老福利、房屋修缮等,同时扶持农民办农家乐,农民增收了,保护村落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利用古村落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安徽省黄山市的探索相当成功。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民建安徽省主委李修松呼吁推广其好经验、好做法,帮助解决古村落旅游同质化问题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今年各地纷纷推广“无接触配送”“社区团购”“马路市场”等。借鉴经验,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王红玲建议,深入开展产销对接,用好消费扶贫政策;引导创新保供模式,解决社区配送“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问题;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房爱卿则建议鼓励在若干个偏僻区域交汇处建立小型集聚区,由农民自行负责“最初一公里”物流。

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是多位政协委员给出的建言。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侠建议整合分散的冷链资源,加快形成全国冷链物流骨干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唐俊杰同样建议,解决农产品产地冷链“最先一公里”问题。

本专栏稿件由记者李秀萍采写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