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 14:29:03
本报泰安讯(谷淑波 张俊鹏 全媒体记者 闫瑜涛)10月29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组织专家,在山东泰安对王东教授主持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黄淮流域小麦玉米水稻田间用节水节肥节药综合技术方案"项目进行会议验收。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有关资料,经过质疑和充分讨论,认为该项目将水肥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多学科协同攻关,实现了周年水肥药优化集成调控,圆满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和研究任务,取得重要科技成果,获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黄淮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项目于2015年立项,执行时间5年,资助经费2656万元,项目承担单位由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14家高校和科研院所。
实施期间,项目组成员在以往水、肥、药单项技术研发的基础上,以水肥药周年平衡配置为重点,一体化减量管理为核心,采用无人机、新型农机与农艺措施融合,轻简化耕作栽培,水肥药精准调控,创建了黄淮流域小麦玉米水稻田间节水节肥节药共性关键技术7套,优化集成了综合技术方案6套,为黄淮流域小麦玉米水稻可持续高产和水肥药减量使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项目还育成小麦和玉米新品种各1个,筛选小麦、玉米、水稻水肥高效多抗高产主栽品种27个,研发节水节肥节药新产品13个、新型设备11个、成套装备6套;获授权专利81件(发明专利47件,实用新型专利34件),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8项,发表论文129篇,出版专著12部;制定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5项、企业标准1项。
这些研究成果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建立的40余个试验与示范基地应用,通过辐射带动累计推广面积6649.2万亩,项目区内小麦-玉米、小麦-水稻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4.6%,肥料利用效率提高16.2%,农药使用量减少13.8%,实现了节本、增产、增效目标,获综合经济效益54.96亿元,得到地方政府、农民及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