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为经典之作安“家” 柳青文化园开园

2020-11-11 17:48:16   

10月30日上午,吴堡县举行柳青文化园开园仪式、陕西省作协创作基地揭牌仪式、榆林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暨纪念《创业史》出版60周年百名作家走进柳青故里采风活动。

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德超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德超,吴堡县委书记、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华,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阎安,陕西省作协党组成员、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李锁成,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海、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梁向阳出席仪式,吴堡县委副书记殷海舰主持。

吴堡县委书记王华在开园仪式上致辞

吴堡县委书记王华在致辞时指出,吴堡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创业史》中艰苦求索的实践品格体现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柳青文化园建设,既是吴堡近年来追赶超越发展的一个精彩缩影,也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重要载体。全县依托柳青文化品牌,在寺沟村建设柳青文化园,着力打造“陕西文学第一村”。让柳青家乡的父老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下,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更幸福。

据悉,该项目于2019年7月开工建设,2020年7月建成投用,累计完成投资2000万元。柳青文化园的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发挥“文旅+”效应的生动实践。文化园集参观学习、采风写作、教学培训、学术交流为一体,以文化促产业,以产业托文化,为寺沟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柳青文化园”总建筑面积455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文学之门、柳青文学馆、柳青故居、柳青私塾、柳青书院、作家签名墙等。文化园从全国各地抢救性收藏到,1675年到2020年,345年间陕西500多位文学家图书作品14000余册,珍贵手稿书信14816页,文学作品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实物资料300多件。其中有公元1694年,稀世存本,陕西关学大儒周至人李颙《二曲集》26卷20册一套大全,距今325年历史。清末1896年,陕西省近代史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时务斋随录》。宣统1910年,陕西省近代史上第一本杂志《丽泽随笔》等等。这些珍贵的资料,全面展现了文学陕西发展历程的轨迹,分别按类集中展示陈列于寺沟村20个院落,77孔老窑洞里,给陕西作家的经典之作安了个“家”。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白庚胜指出,柳青文化园的建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发挥“文旅+”效应的生动实践。为创造文学氛围,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打造先进文化阵地,建设“陕西文学第一村”,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德超在讲话时强调,作为著名作家柳青的家乡所在地,吴堡要做好柳青文化的传承和应用。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加强文化建设。站在引领文化创新、发展和繁荣的高度上,推动柳青文化园发展,使之成为吴堡乃至全市文化建设领域的新地标,展现独特风采的新名片。要以科学的全局观谋划园区发展,真正将柳青文化园打造成为,集参观学习、采风写作、实景体验、教学培训、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全市一流的综合性文化园区。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柳青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力争创作生产出一批具有榆林特色、榆林风格和榆林气派的文艺精品。

仪式现场,白庚胜、阎安、曾德超、王华共同为柳青文化园揭牌。同时,有关领导为陕西省作协文学创作培训基地、榆林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开园仪式还吸引了著名诗人、作家以及文艺爱好者参加。通过参观大家认为柳青文化园的建成,正是吴堡县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是弘扬宣传柳青精神,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举措。寺沟村将会成为全国广大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观学习文学陕西的必来场所,是为陕西文学存根留脉做贡献,3万多件陕西文学珍贵文献实物资料,是研究学习文学陕军的最佳场所。 作者:鱼玉军 何艳艳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