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 09:44:03 李明娟
地处黄河岸边的景泰县五佛乡车木峡,已有400多年种植大枣的历史了。近年来,面对枣树品种老化、红枣产值低等问题,五佛乡军邦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改良枣树品种、研发枣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带动当地群众做强枣产业,让枣农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
联合起来发展枣产业
从堆放在家、自产自销,到合作社助力红枣走向全国,景泰县五佛乡车木峡的红枣产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2020年以前,五佛乡车木峡红枣都是农户自种自销,没有固定统一的销路。因为地处峡谷,交通不便,农户丰收的红枣卖不上好价格。2010年,吕军邦牵头成立了景泰县军邦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把红枣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化,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1+1>2,助力车木峡红枣“走出去”。
经过他和乡亲们的努力,如今种植枣园面积2000多亩,年产优质红枣200万公斤,建成红枣加工厂2400平方米,烘干房3座,冷库2座。主要产品有大枣、骏枣、香枣、酒枣、“枣加核桃”等。2015年合作社创办的“枣峡”商标荣获“甘肃省著名商品”称号,2016年合作社被白银市工商局评为“诚信单位”,2017年合作社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省级示范社。如今,景泰军邦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景泰县一张亮丽的名片。
东西协作助力脱贫
曾经,景泰县五佛乡生产的红枣销售仅限于兰州、西宁等地区,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产量高、品质好的大红枣苦于销售成本高,并没有打开东部地区市场。
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吹彻五佛乡,吕军邦以敏锐的市场嗅觉,捕捉到了消费扶贫的市场信息,与天津华喜汇通签订购销协议。得益于消费扶贫政策红利,产于景泰的这一农特产品成功进入天津市场。
市场成本大幅下降,带来了红枣产品供不应求。吕军邦严把产品质量关,组织合作社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合作社生产的大红枣、“枣夹核桃”等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天津市场一度供不应求。
华喜汇通公司董事长李鹏在产销会上见到军邦专业合作社的“枣夹核桃”等红枣产品后,鼓励吕军邦:“放心包、抓紧包、狠狠地包,你负责生产,我负责给你销售。”
打开了天津市场的红枣产品,仅2019年6个月时间销售额就达到了150万元,纯利润达到16万元。在天津西青区扶贫协作团队帮助下,军邦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国际商标节、进口博览会、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推销过精心培育的“枣峡”品牌。合作社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60多个平台、超市、专柜推销,今年销售枣峡产品5万余斤,销售额达到80余万元。
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景泰县五佛乡兴水村二类低保户冯宜兰夫妇因肢体残疾,多年来靠3亩红枣和政府救济勉强度日,两个孩子上学后本就贫困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吕军邦知道后,找到冯宜兰,让她到合作社帮着分拣包装红枣。
冯宜兰告诉记者,“以前我因为残疾无法务工,种枣树也挣不了多少。现在在合作社打工,今年4个月就挣了12000元。”
吕军邦不但吸纳冯宜兰到合作社打工,还以高于市场价格20%的价格收购了她家的红枣,今年冯宜兰家的红枣收入了3800元。2018年,冯宜兰已稳定脱贫。
像冯宜兰一样受益于合作社的农户还有很多。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合作社带动枣农108户,建档立卡户9户,每户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带动务工者26人,其中建档立卡6人,年人均务工收入1.4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效果明显。
现在,军邦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是一只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更是五佛乡脱贫攻坚事业发展向前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