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17:55:16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朝阳
主人进城生活,农家小院长时间无人问津,荒草淹没偌大的庭院,如今在各地乡村早已司空见惯。如何才能让荒废的农家小院焕发生机?这是很多乡村面临的一道难题,也迫切寻求一剂治病"良方"。
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元树村马家底组,一栋栋精美的农家小院随处可见,走进田园般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舒适典雅,独具中式风格的庭院让人心旷神怡,推开庭院侧门,一股沁人的林间气息扑鼻而来……
而众所周知,在前些年,马家底这些精美的农家院落却是另一番景象,废旧房屋破烂不堪,房前屋后荒草纵生。就连马家底给大众的直观印象,也是村远、路烂、沟深、人穷,这一度成为马家底的代名词。而最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这些荒废的院落,眼看着宅基地就这么闲置着,村民为此着急,村干部为此发愁。
2019年7月,马家底赢来了转机,村子紧抓机遇,做起了盘活"沉睡"宅基地,发展民宿经济的文章。将"废旧的宅基地"改建成为"精美农家院",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村民作为村集体成员,用宅基地使用权和地上房屋财产权入股项目,在得到回迁安置房的同时,每年还能领取分红。随着这篇"民宿文章"的深入开展,如今,分布在村子里的一座座精美农家小院,宛如一个个农家花园般,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杨凌,和马家底一样,盘活"沉睡"宅基地资源的村子还有很多。用废旧的宅基地发展农业生产、对闲置的宅院进行改装发展民宿……这无疑是对废弃资源最好的利用,有利于村民致富,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壮大。
作为我国首个"国字号"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直以来,杨凌始终在充分发挥着"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躬耕力行,勇担使命。2018年10月,国务院为杨凌下发了第三次《批复》,而新《批复》中明确指出,杨凌要创新农业建设用地模式,探索适度放活农民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的有效形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废旧宅基地的充分合理利用,正是杨凌贯彻落实新《批复》的具体实践。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屋,改造成为民宿、农家乐,吸引城市人群前来消费,利用好农业建设用地。发挥杨凌的农业第一产业优势,着力让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流转也行,自己发展也行,出租代管也行",马家底村这种灵活的政策,不仅吸引了社会资本争相涌入,也让许多有能力的村民产生了返乡投资创业的渴望。48岁的村民马战鹏,多年在九寨沟旅游景区上班,听说村上搞旅游开发,他便提出留着自家的宅基地,打算回来后装修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