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8.17亿元!杨凌农科成果转化背后的创新“密码”

2020-11-19 09:04:50    刘松焘 赵亦平 刘中权 鹿赛

“赵老师,我们现在要做高标准的脱毒苗,应该怎么做呢?”

“未来我们推广的新品种是全部脱毒的苗子,它会充分把新品种的特性保留下来,从品种、从源头上做起,这样推广就非常好……”

5.jpg

初冬时节,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试验站新品种原原种保存圃里,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与木美土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镇就“瑞香红”新品种的后续扩繁热烈探讨着。

“瑞香红”是赵政阳团队经过20年艰辛努力培育出的苹果新品种,具有色艳、香浓、品优等优势。前不久木美土里公司独具慧眼,以1100万元的价格拿到品种生产经营权。尽管刷新了全国苹果新品种转化价格的记录,但刘镇坦言,这远远比不上“瑞香红”源头创新的价值。“这1100万背后的价值,是我们中国人培育的中国的品种,可以给1000万亩以上果农带来新选择。”刘镇说。

6.jpg

通过市场调查,他们发现因为品种单一老化,全国有1000多万亩苹果产区增产不增收。看准“瑞香红”潜在的市场优势后,他们决定创新推广模式,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力争5年内种植规模达到200万亩。

按照学校成果转化相关规定,赵政阳团队也获得了一定比例的奖励和科研经费,极大地提振了他们科研攻关的信心和底气。“大家干劲更足,我们已经开启了第二轮育种的计划,希望通过一、二十年的努力,再培育出更好的品种来。”

7.jpg

同样取得成果转化喜讯的,还有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今年农高会上,他们自主选育的“秦杂油11”等5个油菜新品种成功转让,首次转让费70万元,预计10年技术提成费累计1200万元。

近3年来,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转让农作物新品种14个,相当于之前十多年培育的品种总数。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成功的背后是国家以及省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等政策文件的支持,以及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制定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办法》。

8.jpg

“以前我们选育新品种主要是依靠科研精神干事,国家《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办法》实施以来,既有精神激励,又有物质奖励,使我们有了更多动力。”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油菜育种研究室主任董育红说。

此外,在小麦育种方面,杨凌也喜讯连连。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面向社会公布了2020年国审小麦新品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培育的“西农100”“西农99”“西农369”“西农501”等6个突出抗病性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6个小麦品种产量水平基本在550—600公斤,这份成绩单再次刷新了我省一次通过小麦国审新品种的纪录。

9.jpg

十三五期间,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杨凌示范区通过源头技术、转化模式、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创新,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政策落实平台和成果展示交易平台,构建功能齐备的科技服务体系,技术合同交易登记数和交易额以20%的速度增长,分别达到428项和8.17亿元。农业专家潜心研发的成果成为技术市场的“香饽饽”,同时也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