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贵州省黔西县重新镇:合作抱团零风险 利益联结五保障

2020-12-01 09:18:22    陈颖 谢远谋

近年来,重新镇立足后脱贫时代,就如何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谋划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着力把村民组织起来,把社员号召起来,充分发挥社员和合作社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抱团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连日来,在重新镇杨家湾、碗厂沟、石榴坪等村,村民们抢抓良好天气,有的在为猕猴桃立T形架,有的在猕猴桃基地里锄草,有的对猕猴桃进行管护,一片繁忙的景象。

据了解,重新镇2019年发展种植近3000亩猕猴桃,政府一分钱没投就全部种植完成。其原因是重新镇在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引进农投企业提供种苗、物资、技术、销售,占股40%;群众通过土地价值占股10%、劳动力价值占股30%;镇级联合社对接上级资金采购T形架和钢丝占股5%;村集体合作社负责管理占股5%。有效减少了合作社的投入,激发合作社与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抱团发展。

“在我们组织社员抱团发展方面,把农民的土地真正实现了以土地价值入股,群众只要把土地拿出来,他就没有后顾之忧,土地真正实现了价值的转换。”重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宪令告诉记者,农民在经营管理上参与经营管理则可享受30%的股份,这30%就是劳动价值,真正实现了把劳动价值转化为利益分成,如果农民有自己的其他思路和想法,不能经营管理土地,可以由合作社管理和维护,代收30%的股份。

重新镇在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过程中探索出的农业合作化模式,发起地是杨家湾村,目前已在全镇推广。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华说:“这种方式主要是农民用土地入股,又管理自己的土地,从而解决了我们资金融资难的问题,如果是全部投资的话,一亩地要投资1万多块钱,那么我们杨家湾种的1000亩猕猴桃就要投资上千万。”

同样,碗厂沟村种植的650亩猕猴桃,在正常情况下,需要投入资金在650万以上,但是在村里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完成了种植。该村党支部书记周益告诉记者:“主要是靠发动群众用土地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入股合作社占相应的股份,农投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农资和销售,实现了零投资、零风险。”

碗厂沟村民张发永以前都是以种植传统玉米为生,常年广种薄收,他介绍,一亩地最多产800斤玉米,除去化肥钱,基本没有赚头。去年村合作社与他谈起用土地价值和劳动价值入股种植猕猴桃,亩产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他觉得非常满意。他说:“发展猕猴桃的这种模式特别好,我本人投资16亩土地,自己种自己的土地,享受40%的股份,也不用担心投资、技术和销路。”

另外,重新镇还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村合作社和群众发展猕猴桃种植,只要连片种植200亩以上的,除县里每亩补助2000元的资金外,镇里还为发展猕猴桃产业的贷款贴息3年。

在政策的鼓励下,碗厂沟一组就有几个村民在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下成立了合作分社,种植猕猴桃450余亩。村民何安华就是成员之一,谈起这种发展模式,他信心十足:“我们这个猕猴桃是去年发展的,是以我们8个人成立一个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大家投入土地占10%,我们出管理占30%,我们这个有地方政府支持,农投公司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我们一点不担风险,虽然我们投资少,但只要用心管理好,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我们将通过三年时间好好地把这个产业发展好,带动周边群众增加经济收入。”

重新镇走出的新型农业合作化道路,让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实现了合作社与社员之间抱团零风险,在利益分红保障上实现了生产资料有保障、技术有保障、种苗有保障、市场有保障、经营管理有保障;达到了“支部领办、集体控股,土地折价、盘活‘三资’,劳有所值、内增动力,企社联营、强产助销”的目的,新时代的组织化程度得到了提升。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