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吕建文:当好“领头羊” 带领移村走上发展快车道

2020-12-02 10:10:06   

他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靠努力和打拼在城里有了自己的事业。然而,对故土、对乡亲那份割舍不下的情意,一个党员身上的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让他在乡村发展最为需要的时候,依然舍小家顾大家,回到村中带领乡亲们兴村富民,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他叫吕建文,耀州区小丘镇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顾大局,勇挑重担报乡梓

2019年,对于移村来说,好消息接连传来,成功入选入选陕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之后,又成功入选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全村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00元,脱贫攻坚工作受到各级表彰奖励。2020年6月,移村再次获得殊荣,被评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

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十年前,渭北高原上这个拥有864户3209人的超大村庄,村集体不但没有一分钱积累,还欠了7万多元外债,村委会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村巷破破烂烂,没有一米的水泥路,有100多户村民还居住在地下土窑洞中。而改变这一切,除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之外,移村干部群众交口称赞的是他们的好支书吕建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高中毕业的吕建文来到耀州城,拉水泥,运煤炭,卖沙子,只要能挣钱,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几年下来,他靠自己的勤劳改变了祖辈靠天吃饭的命运,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车和稳定的事业,每年都有可观的收入。

然而,每次回到村中,他的心里都不是滋味,改革开放多年了,村庄还是老样子,许多乡亲还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这一切都需要改变。2009年的一天,建文在回村看望父母时,镇上的干部找到他,动员他说:“农村的发展,如今最缺的是带头人。你在外打拼多年,思想活,眼界宽,能不能回来带着乡亲们共同发展?”

2010年8月,吕建文不顾家人的反对,放下自己发展得正顺当的企业,依然回到村上,并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从此带领移村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提起十年来的巨大变化,移村的干部群众如数家珍:村集体资产积累到了1000多万元;全村9公里多的巷道得到硬化,水电路网入户率达到100%;住在地坑窑中的村民全部搬入新居,村中留存的99处传统地坑窑作为历史和民宿文化的遗迹得到保护,其中14座得到整修利用,成为人们寻根旅游的好去处;全村近200户村民住上了漂亮的二层小楼房;村里建起了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小桥流水、鲜花翠竹装点的花海和游园每天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

抓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

上任伊始,吕建文就深知,自己身上担负着全村三千多口人脱贫致富的的重任。为了准确把握村情,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他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倾听群众意见;反复与两委会干部、党员交流座谈,谋划发展。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了办成一批实事好事、找到一条增收路子、解决一批矛盾纠纷、建设一个美丽乡村的“四个一”工作思路,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村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民增收规划。

移村地处渭北高原的苹果优生区,为此,吕建文在移村发起了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 “致富行动”。他多方争取到苹果园示范园建设项目,借来挖土机,免费为村民栽种苹果。一些村民习惯于传统的种植方式,苹果树苗前脚给他栽下,后脚就被拔掉。为了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吕建文带领村干部发挥示范作用,让村干部、致富能手走出去观摩学习,请专家和致富能手现场培训。经过几年发展,科学的种植模式让苹果产业的效益越来越好,村民们终于把苹果当成了“摇钱果”,全村的的苹果种植面积由最初的不到100亩发展到如今的1500亩,每亩效益比传统种植增长到10倍以上,全村仅此一项每年增收1000多万元,从根本上实现了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了解决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办公问题,吕建文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跑镇上、区上、市上协调资金,挨家挨户说服村民拆迁,遇到资金不到位工程又急着开工的时候,他就自己垫资先干,先后垫付进去了几十万元。村中心社区办公楼以及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时,吕建文又自筹5万元,为办公楼配备了桌椅,并积极整合农家书屋、计生服务室、村级卫生室、村便民服务大厅等资源,充分发挥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室多用”效能。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吕建文率先成立了合作社,将全村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吸收进来,利用村中的闲置沟坡地发展中药材种植,每年为贫困户分红6万多元;为60户群众免费提供了5万元的丹参苗,每户为此增加收入2500多元。在陕西日报社、区果业局等帮扶单位的支持下,贫困户按计划如期脱贫。

2012年,吕建文邀请西安建大设计院完成了村庄的建设规划,开始了将移村打造成真正宜居的美丽乡村的步伐。投资260万元完成26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及610平方米中心社区建设;投资2600万元完成了近200户村民的搬迁工程;争取美丽乡村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改造加固移村传统地坑窑遗址14座,建起了花海、廊道及游客服务中心,为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他又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水电路配套资金500多万元,对全村3公里的道路两边进行绿化,修建了景观墙,栽植了风景树,全村所有道路实现了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组建了村环卫队,制定长效保洁机制,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三堆六乱”消除,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解民忧,百姓冷暖记心间

自打上任后,吕建文就将 “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办百家事”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了解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经济发展等一系列行动,传递党的温暖,用恒心、热心、决心和耐心为移村的和谐、稳定、发展实实在在地做成绩。

为帮助村民更多的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他通过与村民聊天、谈心、走家串户拉家常、学习观看、细致讲解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两委干部解放思想、谋求加快发展。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使该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配合党委政府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加强。

生活中,吕建文是个热心肠,只要群众有困难,他都会第一时间帮大家排忧解难。

2013年,移村四组村民陈新荣的女儿陈敏因患先天性脊柱侧弯需要手术,高昂的手术费给这户人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吕建文立即召开村两委会,为其办理了低保。他又通过联系社会各界力量,为这个家庭争取到4万多元的救助资金,帮这个家庭度过了难关。

2018年底,贫困户闫正长病重,吕建文带领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多次前去看望,帮其解决家庭困难。闫正长去世后,他又带头为其捐款,发动村民帮其顺利安葬。2019年夏,村民常月亮出车祸住院,巨额医疗费用一下子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吕建文知道后,立即为其申请了救急难资金8000元,随后自己带头组织党员干部捐款2000多元,并将这一家庭纳入到防返贫机制,确保其度过难关。

村上群众家里有事,吕建文总是会到达现场,每次少则200,多则上千元,类似这样给困难家庭带头捐款的事情,究竟有多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他常对村干部们说,对于村庄这棵大树来说,我们就是一片绿叶,是脚下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只有用心用情去回报,才不愧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

一心扑在工作上,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吕建文以他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好评,成为当之无愧的乡村发展致富带头人。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区级郭秀明式的好支书”等多项荣誉称号,被选为铜川市人大代表,2019年荣获市人大2018年度优秀代表建议奖,被任命为铜川市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

作者简介

张军朝,1967年2月出生,祖籍陕西耀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中国钢笔画联盟副主席,陕西日报主任记者。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