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陕西眉县齐镇村: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脱贫户四季有钱赚

2020-12-07 09:39:24   

迎着纷纷扬扬的大雪,12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齐镇齐镇村。走进村冷库院子里,20余名村民正从车上把白菜卸下来,然后一个个择干净,装筐,送进冷库里。

在等下一车白菜进场的间隙,村民们又到一旁的猕猴桃分拣线忙活了起来,分拣、装箱、贴标签……

而不远处的村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有运单发来,一辆辆装满猕猴桃、梨的货车,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多亏村上的这些集体经济,让我们能就近务工,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挣。”一位村民对记者说。

齐镇村是眉县较早种植猕猴桃的村子,又位于镇街道旁,按说村子应该很富裕。但是由于地少人多,单一靠猕猴桃产业不能致富。同时,村民因病、因残,或欠缺技能,贫困发生率较高。

“2016年确定为贫困村时,全村贫困人口197户共计529人,贫困发生率11%。同时,村集体经济薄弱,每年只有七八万元的收入。”齐镇村党支部书记陈金龙介绍说。

如何改变村子的面貌呢?村党支部认真分析后认为,村民两极分化严重,有本事的村民在外办企业,而缺乏致富技能的人,在外务工都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

村上成立了“扶贫互助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同时由村民、贫困户参股,建成600吨气调冷库,利用闲置地建起67亩“扶贫苗木基地”,办起了猕猴桃花粉厂,新建猕猴桃网销中心,形成从猕猴桃种植、储藏、分选,到电商销售一条龙产业链。

村上有了“聚宝盆”,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今年“双十一”时,这个村每天要发1万多箱猕猴桃,100多人务工,其中务工的脱贫户就有五六十人。

采访中,村党支部副书记沈笃林对记者说,原先没有冷库时,只能卖鲜果,前后忙一个多月后就没活儿干了,自打冷库建起来后,采摘季可以卖鲜果,随后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把冷库中的果子卖出去。冷库腾出来后,还可以收蔬菜、梨进冷库,打季节差,通过电商发出去。

70岁的村民张福林,家有五口人,儿子、儿媳有残疾,家庭生活困难。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张福林和儿子在苗木基地务工,一年收入8000多元。村上给他儿媳安排了公益岗位,一年收入7000元,村集体经济分红,他家又分了1480元,再加上猕猴桃收入,一年收入2万多元,去年就脱了贫。

采访结束时,陈金龙说,村集体每年收入50多万元。有钱好办事,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做强产业优势,让村上越来越富裕,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村民包装猕猴桃。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