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09:41:15
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荆姚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原本只是家家户户自织自用的土布变身为品种繁多的床品服饰,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大产业。
初冬时节,尽管气温骤降,但在蒲城县荆姚镇玉女手织布扶贫产业园内,经线、织布、缝制……一派繁忙的景象。生产车间内,58岁的王焕琴正忙着赶制近期的订单。前几年,由于丈夫多病、孩子上学,王焕琴一家生活拮据,被认定为贫困户。现在在生产车间做缝纫工,不用外出就有不错的收益,王焕琴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摘掉了“贫困帽”,以后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我在这上班,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娃也参加工作了。”荆姚镇板桥渡七组村民王焕琴高兴地说。
和王焕琴一样,常年在生产车间上班的有100多人,还有一些相对简单的产品村民们在家里就能制作。在荆姚镇荆东村三组,村民王彩棉在农闲时节就通过绣鞋垫增加收入。
“农忙时一个月挣五六百元,农闲时一个月挣一千多元,一天一双,一天挣30块钱,做完农活,在家里除了管娃,闲了就做这个,绣个鞋垫,做个鞋。”荆姚镇荆东村三组村民王彩棉说。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我们的产品种类是越来越多,现在大部分人可以来厂里上班,少部分人在家里面制作。前三个季度我们销售了20多万件产品,销售额2000多万元。”荆姚镇玉女手织布扶贫产业园生产厂长权帆介绍说。
纺织、缝纫、包装等多种就业岗位,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目前,附近已有300余名群众被稳固镶嵌在手织布产业链上,其中103名贫困群众顺利实现脱贫。
“作为我们玉女手织布扶贫产业园来说,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在产业发展中,我们还将手织布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研学结合起来,通过文化赋能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荆姚镇玉女手织布扶贫产业园负责人张玉女说。
生产车间工作忙(本文图片来自蒲城县融媒体中心)
村民们在家中绣鞋垫增加收入
传统织布工艺
群众正在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