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第四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暨2020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在合肥举办

2020-12-09 09:06:19   

第四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暨2020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在合肥市举办。本届活动以“守正创新、示范引领、提质增效、行稳致远”为主题,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共同指导,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主办,得到了上海海洋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水产学会、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支持。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江开勇、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于秀娟,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杨增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主持开幕式,有关省渔业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单位、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专家及稻渔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江开勇副局长在致辞中表示,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绿色生态的农渔发展模式,“十三五”以来发展迅速,稻渔综合种养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二三产融合发展、渔农品牌集聚效应不断加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水产品稳产保供、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暨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是一个好的展示、交流、引领发展平台。在“十四五”新征程中,要把握稳粮增收的根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规范发展;坚持示范引领、有序发展;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发展;坚持农民意愿、绿色发展;坚持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持续推动稻渔综合种养规范高质量发展。

于秀娟副站长在致辞中指出,2020年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纳入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内容,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规范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三产融合、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暨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是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活动评选出的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综合效益好的技术模式,推介的一大批优质渔米产品品牌,对促进产业规范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杨增权副厅长在致辞中表示,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大赛暨优质稻米评比推介活动,是国内稻渔综合种养高级别的赛事,今年能够再次落脚安徽,充分体现了农业农村部对安徽的厚爱。近年来,安徽依托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开展苗种繁育攻关,创建种养示范基地,培育示范经营主体,打造稻渔品牌,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和农民增收的亮点。2020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18.3万亩,形成了沿江、沿淮和环巢湖稻渔综合种养三大优势区域,涌现出合肥龙虾、全椒龙虾、霍邱龙虾、霍虾稻等一批知名稻渔品牌。本次大赛和评比活动在安徽合肥举办,为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成果展示平台,为我省渔业加快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加强渔业合作、集聚要素资源,推动安徽渔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主要包括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优质渔米评比及推介和稻渔综合种养成果展示等内容。来自全国从事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经营的128家企业参加本次活动,其中58家单位代表参加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81个籼米品牌和38个粳米品牌共119个渔米产品竞争优质渔米奖。经过激烈角逐,本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7名;优质渔米评比活动中,籼米组共评出金奖8名,银奖16名;粳米组共评出金奖4名,银奖8名。

在此次大赛中安徽稻渔企业共获得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粳米组金奖1名,银奖2名;籼米组金奖3名,银奖11名。安徽省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模式创新大赛的一等奖,安徽蚌埠皖浙农业技术有限公司获得粳米组金奖,安徽巢湖市庙岗东晨家庭农场、安徽六安市煜豪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市肥西县万丰生态稻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籼米组金奖。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