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4:58:27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娄庄镇姚山村,原是皖北地区一个相对偏远的贫困村。全村含17个自然村,有耕地15612亩、人口1162户5166人,其中贫困户171户644人。长期以来,该村基础设施匮乏、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人口多、土地多、贫困户多,没有主导产业、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群众人均纯收入少”等情况,贫困发生率一度达11.6%。截至2015年底,该村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还未突破2000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各项惠民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姚山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人均纯收入等核心指标都得到了较大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2019年实现6项收入50.3万元。
姚山村只是宿州乡村实现脱贫的一个典型。截至今年8月底,宿州市所辖四县一区已全部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累计脱贫59.94万人,35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三个“法宝”攻贫困
“在脱贫攻坚中,姚山村始终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姚山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队队长戴安君介绍。戴安君是宿州市委宣传部选派进村任职的,已驻村工作4年。
近年来,姚山村探出了3条“致富经”。
注重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协同推进。姚山村主导产业从无到有,已实现中药材种植、食用菌种植“一村双品”,全村95%以上的贫困户家庭已掌握至少一种特色种养技术,30%以上农户加入各类种养专业合作社;自2017年以来,姚山村连片种植中药材近900亩,一跃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2019年全村有123户贫困户家庭实施特色种养项目,占全村贫困户总数的72%,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特色主导产业在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通过产业辐射、主体带动、政策扶助等有效机制,也让全村大部分非贫困人口参与受益,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注重扶志扶智与文明乡风培育相结合。2017年以来,姚山村以环境治理、典型选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文明活动、教育培训“六大行动”为载体,先后实现水电路网“户户通”,绿化、保洁、太阳能路灯村村“全覆盖”,卫生水冲厕所基本实现户户“全覆盖”,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先后评选“姚山好人”“好媳妇好婆婆”“脱贫示范户”“五好家庭”“最美庭院”等先进典型82户(人),其中3名贫困户被评为“宿州好人”“全省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争先进、当模范的好风尚日趋形成;先后成立“四会一约”,移风易俗、节俭办事、文明和谐的文明乡风在全村蔚然成风;由帮扶干部、村干部、扶贫工作队等41名骨干成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以“送一句问候、讲一篇故事、扫一个房间、聊一会家常”的“四个一”志愿服务为抓手,为全村群众常年送关爱、增信心、鼓干劲;全村成立4支农民文艺活动队伍,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让广大群众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洗礼;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科技、文化、法律等农民教育培训10次以上,让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既有“志”,更富“智”。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注重党建引领与有效治理相结合,姚山村在开展脱贫攻坚实践中,始终坚持“一抓双促”,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民主决策、党员志愿服务等组织活动,始终牢牢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通过党建引领,姚山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党员作用日益显现,该村连续多年被评为“五星级村”,为实现村级有效治理奠定扎实基础。
姚山村的3个“法宝”有力推动了贫困村脱贫攻坚。
接续推进谋振兴
姚山村的“蝶变”是宿州市协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成效的一个缩影。在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宿州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深远谋划。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人才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宿州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金海说,选优配强农村干部队伍尤其重要。要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使用机制,落实关爱激励政策。统筹推进乡镇所改革,强化乡镇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三农”工作在基层事有人干,责有人担。注重从外出归来的能人里选拔村干部,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到基层农村工作,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坚力量,筑牢乡村振兴战略之基。
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晓黎介绍,乡村振兴要惠及全市600多万人民,是整体性政策,相关政策在有机衔接时要充分考虑政策的覆盖面问题。
“脱贫攻坚战即将圆满收官之际,如何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宿州市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陈迎冬说,绝对贫困问题解决后,相对贫困问题仍长期存在。要加强顶层设计,针对相对贫困人口,设计新的识别标准和识别程序,建立相应帮扶机制。把相对贫困地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和重点,确保投入力度不减。
“我们正在提前谋划和草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宿州市副市长韩维礼介绍,要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保持政策的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记者 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