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技协: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2020-12-15 16:47:48   

现有农技协2473个,其中贫困县1432个,农技协组织和服务实现全省全覆盖。

在全省建立203个农业专家服务站及“科技小院”。

近5年全省组织科技志愿服务活动2158场次,居全国第3位。

……

近年来,我省各级农技协充分发挥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为了夯实农技协基础,陕西省科协着力建立健全到乡镇(街道办事处)到村(社区)的基层科协组织,在村和社区建立健全科普协会。据统计,陕西现有农技协2473个,其中贫困县1432个,农技协组织和服务实现了全省全覆盖;近5年争取中央财政1.08亿元,省级财政投入3640万元,实施基层科普行动、科普惠农富民计划863项,发展优秀农技协35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43个、农村科普带头人134名;推动农技协负责人、科技工作者等进入县(市、区)科协兼职挂职,全省“三长”兼挂职人员3200多人,占比达40%,乡镇科协和村科普协会由387个增长到685个。

今年9月,省科协在榆林召开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与“三长”工作推进会,组织与会代表考察了榆阳区小纪汗镇和靖边县红墩界镇两镇的村科普协会组织及其成就。“通过创新探索和多手段多渠道建设,农技协的数量质量均有提高,合作规模和发展领域不断扩大,省市县镇村五级上下贯通的农技协组织架构初步形成,农技协成为陕西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主体。”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9年起,借鉴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模式,省科协在全省建立203个农业专家服务站及“科技小院”。为使农业专家服务站工作与农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省科协持续开展项目支持,2020年实施陕西省农业专家项目54个,2021年项目申报通知已下发,拟实施项目60个。“农业专家服务站是科技创新和农村科普融合服务‘三农’的切实有效实践,是‘科技小院’建设理念在陕西的具体化,成为农技协由多到精、由弱到强的有力支点,形成了陕西农业产业创新的核心平台。”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我省注重农技协和农业专家服务站建设与科普等工作融合发展,动员广大农技协和服务站科技工作者投身志愿服务行列。近5年,全省组织科技志愿服务活动2158场次,居全国第3位;在全国率先创建7个“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科学普及(科学传播)与创新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做法受到中国科协和省文明办的肯定;支持农技协和服务站工作者加入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研究教育体系,为科学普及工作添砖加瓦;鼓励部分农技协和服务站申请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项目支持,将研发场所、展览馆等作为科普场所向公众开放,缓解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科普基础设施薄弱的压力。

为持续有效开展农技培训推广,我省支持各级农技协建立各种形式的培训推广实体,如省农技协的绿野乡学院、千阳县的海升现代农业园区苹果田间大学、蓝田县的绿之圣社区科普大学等。不同形式的培训推广实体,为农技协培训推广发挥了作用。

在建设培训推广实体的同时,我省着力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百千万行动”,按照“覆盖全省100个县区、支持建设1000个农技协(联合会),专家服务数量4000人,针对贫困人口开展1000场培训推广,带动脱贫人数20000人”的总要求,有针对性地把资金和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打牢贫困县区科技软实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硬实力。

为使农技培训推广内容更加贴合群众需要,我省还积极推广“点菜式”“订单式”科技服务,协调科技工作者“上山下乡”,为基层农技协、合作社工作人员、涉农电商从业人员、贫困户等提供培训推广7910场次,协调近千名科技专家与基层农技协结对帮扶,帮助完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此外,我省积极号召组织620家优秀基层农技协入驻“智慧农技协”网上平台,推动农技协转型升级提速。

记者 张梅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