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如何擦亮我国农业“芯片”?这里有答案!

2020-12-18 10:06:29   

12月17日,农业农村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分析研判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研究推进“十四五”及2021年种业工作。“十四五”时期,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种业科技支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现代种业基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及监管治理能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 

种业和“我”有关系吗?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成就一个产业。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命脉,只有种业安全有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稳固。

看似“高大上”的种业,其实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平时我们吃的水果、蔬菜、肉蛋奶,每一次口感的提升、每一次风味的改善,都离不开品种的改良。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食品变迁,背后也许就藏着关于种业发展的故事。

中国种业现状如何?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经过不懈的研究和努力,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桃林:我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完全能依靠自己解决,猪牛羊等畜禽核心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白羽肉鸡等个别种源进口占比较大,但国内品种可替代。总体上,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是可控的。

READING用数据来说话:

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基地为核心、152个制种基地县为骨干的“国家队”保障了70%以上农作物用种。

240家核心育种场和9500多家扩繁基地辐射带动和有效保障了全国3/4的畜禽用种需求。

目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

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40%,为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

在全国7200多家持证种子企业中,涉外资企业25家,年销售总额占整个种子市场销售总额的3%左右。

农作物种子年进口量约占国内用种总量0.1%,以蔬菜种子为主。

中国种业如何进一步乘风破浪?

近年来,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但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当前,我国种业已进入到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新阶段。那么,接下来要如何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呢?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 张桃林:着眼“十四五”,种业自主创新要坚持“强优势、补短板”,以提升核心种源竞争力为目标,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加快少数依赖型品种选育。 力争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国家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攻克一批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作物和畜禽育种创新能力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强化现代种业,擦亮农业“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